道山亭记中的疑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1:46:59
高二的古文《道山亭记》中有这么一句“汉尝处其众江淮之间而虚其地。盖以其陿多阻,岂虚也哉?

“岂虚也哉”这句话应该怎么翻译呢?有一种说法是“难道这是虚言吗?”还有一种翻译是“难道百姓真迁徙离开此地了吗?”这两种翻译是不同的呀,第一种是肯定,第二中则是否定。教师参考书上是第一种翻译。但是志鸿优化上的第二种的解释也有道理,它说:“末句的反问,引起下文程孟来此治理福州。”

到底哪种说法是对的呢?请大家帮忙。。。并说出自己的理由,看法。

(请别把整篇译文复制上来,答其所问)

应该翻译为“难道这是假的吗”,理由是:一、结合上文可知,这一句反问是为了强调说明“闽”地的“陿多阻”,而非为程孟来治理做说明;二、并非怀疑汉代是否曾经动员或者强迫“闽”人迁徙,而是说明迁徙之事已经发生。

什么提问好深奥?我想帮你单帮不了

闽,故隶周者也。至秦,开其地,列于中国,始并为闽中郡。自粤之太末,与吴之豫章,为其通路。其路在闽者,陆出则阸①于两山之间,山相属无间断,累数驿乃一得平地,小为县,大为州,然其四顾亦山也。其途或逆坂如缘絙②,或垂崖如一发,或侧径约出于不测之溪上,皆石芒峭发,择然后可投步。负戴者虽其土人,犹侧足然后能进。非其土人,罕不踬也。其溪行,则水皆自高泻下,石蜡出其间,如林立,如士骑满野,千里下上,不见首尾。水行其隙间,或衡缩蟉糅③,或逆走旁射,其状若蚓结,若虫镂,其旋若轮,其激若失。舟溯沿者,投便利,失毫分,辄破溺④。虽其土长川居之人,非生而习水事者,不敢以舟揖自任也。其水陆之险如此。汉尝处⑤其众江淮之间而虚其地,盖以其陿⑥多阻,岂虚也哉?

(译文:闽,原来隶属于周朝,到秦时,开辟了这方土地,列入中原,这才合并为闽中郡。从越国的太末县,和吴地的像章郡,是(自中原通向)它的通道。这通道到了闽地,陆路就被阻塞在两山之间,而山相连没有间断,接连过了几个驿站才能见到一块平地,小的作为县,大的作为州,然而州、县(城)的四面望去也都是山。它的道路有的迎着山坡像攀援着粗绳登上,有的垂直挂在山崖上像一丝头发,有的小路坑蜒在深不可测的溪流上,(路旁)都有石刃从峭壁上刺出,要看准了脚下的地方然后才可以举步。背着、顶着东西的人即使是本地人,也还要侧着脚然后才能够前进。不是那个地方的人很少不被绊倒的。走水路,水都是从高处奔流而下,岩石交错出于水中,如树木竖立,如兵马遍布野外,上下千里,见不到头尾。水流穿行在它的空隙间,有的曲折盘绕流淌,有的逆行侧射,它的形状像蚯蚓盘结,像虫形雕刻,旋涡像轮子,水流激射如箭。船逆行而上或顺流而下时,要善于利用水势,稍微有分毫差错,即刻船被溺水。即使是本地人,如不是一生下来就练习水上功夫,也不敢担任起行船的职责。闽地水陆两路的艰险就是这样。汉代曾经把这里的人民迁徙到江淮之间,而使这地方空着。大概因为这地方险狭多阻,难道这是虚言吗?)

”难道这是虚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