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好象有什么三个“我”,听朋友说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23:33:23

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理论
  本我又叫原我,是个体原始的意识状态,在本质上是不受约制的,它遵循简单快乐原则。也就是说它需要满足时就马上希望得到满足。
  自我是指个体为了调和周围世界和内部驱力通过暂停或停止快乐原则,追随客观环境的现实原则而发展出来的意识状态,而在本质上却是文明的产物,它需要满足时会愿意有一个等待的过程。自我一般是延迟本我的即时需要而产生出来的意识水平。
  自我是部分属于潜意识而部分属于意识的。意识上,它尽力使我们变成一个有道德的人;譬如说,一个结过婚的男人虽然喜欢他的女秘书,但他也许绝不会让她知道他对她的感觉。在潜意识上,自我压抑了它认为不道德的某些性格,例如一个男人可能喜欢他妻子的姊姊或妹妹,但他自己并不知道,由于自我发挥效力的关系,他也许相信自己实际上是嫌恶这个女人呢。
  即使在我们睡眠的时候,自我也在作用着。当我们那些较不愉快的思维想要在梦里显露时,自我潜抑着它们,迫使这些可怕的念头一定要伪装好了才能出现。于是它们只好借助象征的事物在梦里显露。
  在每个人的心理上,那些无法无天的原我欲望和自我的道德观念永远在做剧烈的冲突,它们以我们肉眼见不到的战斗方式僵持着。自我在基本上扮演的是一个调解人的角色,它努力地在不顾实际的原我需求和环境的实际限制之间,做个名副其实的调解人。
  它们像是一对年龄差距较大的兄弟,对家庭事务的处理采取截然不同的看法。哥哥(自我)了解所有事务的执行程序而较为保守;弟弟(原我)则勇敢、性急,不考虑一般应该注意的事项,他想用暴力的冲动去做任何一件事,做哥哥的只好尽力设法去管弟弟,不使他闯祸。
  有时自我的控制松懈了,于是原我赶紧表现出来,这种事情发生后,自我往往感到十分懊悔。
  依弗洛伊德以为原我是产生冲动的力量,而自我则像个方向盘一样,控制着欲望目标的达成。
  超我是来自外在环境的道德等影响而产生的意识状态,它遵循理想原则。超我大致与所谓的良心是相同的东西。在心理生活里,它代表我们一生中所有的“可以”和“不可以”的联合力量。这些力量使能们透过双亲、教师、宗教影响和其他道德权威形式的接触而形成我们心理上的一部分。
  本我、自我、超我及与意识等的关系:无意识大部分是本我的范畴,也有包括自我和超我的一小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