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请问什么是平面特丽珑彩电,索尼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3 07:05:29

特丽珑诞生的艰苦历程

上世纪六十年代,在索尼开始研制彩色电视机时,大多数彩色电视机的显像管使用的都是RCA开发的荫罩式(shadow mask type)三电子枪彩色显像管。这种显像管不仅有价格高、不易调节、容易发生故障等缺点,而且画面与普通的黑白电视机相比显得更暗,如果在普通亮度的室内观看,颜色不美,经常产生彩色电视信号滑移现象。这些缺点成了阻碍彩色电视机普及原因。

在彩色电视机方面晚了一步的索尼,于1961年开始采用美国著名的原子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E-O-劳莱斯博士发明的栅控彩色显像管技术。Sony栅控彩色显像管于1964年研制成功并向外界公布,同时在索尼大厦内部还设立了一个栅控彩色显像管展示专柜,受到世人的瞩目,但是尽管表面风光,但索尼并没有进行批量生产,原因是当时成本过高、故障率还较高。

如果进一步投入开发经费的话,索尼极有可能与栅控彩色显像管同归于尽。公司高层认为:“如果1966年仍然找不出达到批量生产的方法,就必须放弃栅控彩色显像管而研制障板彩色显像管。”并且开始讨论向障板彩色显像管进行转变这一问题。

对于作为彩色显像管开发负责人吉田来说,实在不想让那些参与栅控彩色显像管研究人员的五年心血就这样付诸东流。于是他冥思苦想,力图寻找一种能够打破僵局、将栅控彩色显像管研究工作继续下去的好办法。就在这种焦虑不安、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他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建议进行一项单电子枪内是否能够容入三束电子束的实验。1966年年底,新型电子枪的锥形研制出来了,将它插入当时研制出来的7英寸栅控彩色显像管中后,竟然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清晰画面。由此前途出现光明。

最后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是大越。他发明了孔径栅格(aperture grille)这一做法,即在薄薄的金属板上以照明化学的方式并列打开多个纵向孔径的方法,由于其结构紧绷,所以电子束的传达率可达20%。与障板彩色显像管相比,亮度增加了5%。而且,它的苇帘状结构与栅控彩色显像管也极其相似。

1967年10月15日傍晚时分,厂外订货的晶体管玻璃制造完毕,研究室附近立刻被一种异样的骚动所包围。因为从现在开始将要组装新型彩色显像管了。工作开始之后,无论是负责安装电子枪的人,还是安装孔径栅格的人,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