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怯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5:34:03
谁能帮帮我!它的作者,名字,详细的解释谢谢

此为悼念亡妻韦丛之作。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两处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既然对亡妻如此情深,这里为什么却说“半缘修道半缘君”呢?元稹生平“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白居易《和答诗十首》赞元稹语),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B

上面的解释说得很清楚了 这是元稹纪念亡妻的诗歌叫做 离思 一共有5首 这是第4首

这是我最喜欢的诗歌 其实元稹没有资格写这首诗歌 原因是元稹为了攀附权贵抛弃了他的元配夫人 后来夫人病故 元稹才写了这首诗歌 纪念他

后来元稹又写了《莺莺传》,就是将他和亡妻写成了书中的主人公,最可气的是他说崔莺莺这样一个尤物即使不害男主角也会害其它的人的!!!!!!

后来王实甫将其改为了《西厢记》

我最喜欢的诗歌居然是这样的一个负心人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