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分析"扶" "失"的表现力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01:13:51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有一个妹妹—苏小妹。她和苏轼一样辞赋具佳。哥儿俩经常在一起应对唱和。有一天苏小妹给苏轼出了两句话:“清风细柳,淡月梅花”,让苏轼在每句话的中间加一个腰,构成上下两联。苏东坡就加了“摇”和“映”二字。变成“清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小妹认为不好。苏轼思索片刻,则改成“清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小妹还是觉得不满意,于是自己改成“清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轼听后和在座的诗人黄山谷都抚掌称善。苏轼所加的腰不能说不好,但为什么苏小妹的就更好一些呢?这是因为“扶”字和苏轼的“摇”和“舞”比起来使无形的风仿佛有了知觉,使其人格化了,而且与细的搭配别出心裁。用“失”比“映”和“隐”又好在何处呢?因为“失”字表现出了特定情境中(月下)的物(梅花)的特征,具有不映不隐的朦胧美。。

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