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样率44100和22050的音频文件听起来有什么区别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1 20:03:18

当然44.1K的精度高,听起来也就好一些,22050的有些单薄

为什么要把CD音质的采样频率规定成44.1kHz而不是其他的频率呢?44.1kHz意味着每秒采样四万多下,这会不会太多了点呢?究竟每秒采样多少次才算合理呢?
一个常见的低频失真的例子便是电影上车辆行驶时车轮转动的情况(一个典型的“马车轮”效应的例子)。你也许早已发现,飞快转动的车轮有时看起来似乎是静止不动甚至会向反方向转动(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直升飞机的翼片和螺旋浆上面)。
关于合理的采样频率这一问题在Nyquist(奈奎斯特)定理中早已有明确的答案:要想不产生低频失真,则采样频率至少得是录制的最高频率的两倍这个频率通常称作Nyquist极限。
在正常的音乐中,最高的音符也只不过7kHz-8kHz,这似乎意味着16kHz的采样频率便已足够。其实这7、8kHz仅仅表示基音的音高,还有大量的泛音未包括在内,故用这种方法来定采样频率是十分不科学的。其实,所谓“不失真”,换句话说便是“人们听不到失真”。人类的听力范围是20Hz-20kHz,所以采样频率至少得是20k×2=40kHz便可保证不产生低频失真。CD音质的44.1kHz正是这样制定出来的(略高于40kHz是为了留有余地)。按照Nyquist定理,这样的采样频率可以保证即使是22.05kHz的超声波也不会产生低频失真。而音频的工业标准所规定的48kHz采样频率(如DAT,Digital
Audio Tape)则有更高的Nyquist极限,满足更苛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