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文中有什么语法,怎样区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6:15:23

《语文高考考纲》在文言翻译中要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近年来的考查重点在翻译上,其中主要是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把握。而这种理解和把握恰恰就是翻译中的采分点。

文言翻译的基本要求:“信”、“达”、“雅”。所谓“信”就是忠实于原文,“达”就是要作到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雅”就是翻译的文字语句生动、优美。这三个要求中“信”是最基本的。

如何能达到最基本的要求呢?

首先: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筛选法

先将古今汉语一致的地方划出来,对译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将与现代汉语无法对译或不需要翻译的地方圈起来,逐步筛选,把完全不懂的地方就突出来了,也就抓住了全文翻译的难点。

2、推测法

将筛选出来的难点放到原句中去揣测,在人物传记的文章中要了解作者针对的是哪一个人物,哪一桩事件,这样就可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大致推断出它的基本含义,当然,这种推测的前提一定要掌握好古汉语基本知识。

3、协调法

在文章整体内容大致清楚的基础上,还要注意文章前后的协调和语句的通顺流畅。使古文与现代文能保持一致,加深对古文内容的理解。

其次:在翻译文言文时我们还可以掌握以下几个基本方法。

1、对译

我们在翻译时可按古文的词序和语法结构逐字、逐句翻译,在对译中要注意古汉语中的基础知识,《语文高考考纲》中列出120个实词,18个虚词,这些词的内容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都出现过,这也就告诉我们学古文一定先要扎实地掌握课文的内容。另外,在对译中还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

(1) 一词多义就是要求我们要理解一个词在文段中的确切含义,具有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的知识,如“畔”本义是“田界”,田界在田的旁边,所以旁边的意思也叫畔,如“河畔”,这是畔的引申义,又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后来有些诗文中用来比喻得力的帮手和武力,这是比喻义。

(2) 古今异义就是指有些词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词义已发生了变化,有的词义扩大,如“江”“河”等,以前是专指,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