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改革实质是走资本主义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5 03:19:43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和目的
  改革,就是使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制度向更高一阶段转化。当我们说旧体制的弊端时,指的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与民主制不相统一的矛盾,这个矛盾实际上是社会主义社会在制度层面上最基本的内在矛盾,它贯穿于全部社会主义运动的始终。改革,就是要不断解决这个矛盾。
  明确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和目的,首先需要明确改革的主体。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主体,就是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中国社会主义改革,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强化劳动者的民主权利,并通过民主权利来保障劳动者的所有权。社会主义的逻辑也只能是这样。如果不从劳动者立场出发,没有劳动者权利的增长和保证,就不是劳动者的社会主义,改革也就不会是社会主义改革,而是另外一种改革。这种改革要改到哪里去,实际上就是改到那些少数所谓“改革精英”们的家里去,再生出官僚资本和特权阶层,成为劳动者以及社会进步势力的“反动”。众所周知,劳动者的主体地位不明确,劳动者的权利得不到保证,这是我国多年以来国有企业的老大难问题。如果说,过去建立国有企业的时候,劳动者的所有权和民主权(即企业职工的劳动力个人所有权、生产资料个人所有权和保障其所有权的民主权利)不明确还有其历史原因的话,那么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就应当从这个根本问题上着手,认认真真地想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个问题又常常被忽略、被扭曲。当前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国内有两种主要思路,一种思路是主张加强国家对国有企业经营权的控制,另一种是主张摆脱国家对经营权的控制,将国有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集于一“身”——经营者自身或所谓“企业家”自身,使经营者和“企业家”成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即实现“私有化”,其实质却是侵吞国有资产,形成官僚资本。这两种所谓改革的思路都忽略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国有企业的所有权主体——劳动者的权利和作用。这两种思路的错误根源在于,都把劳动者看成是生产要素或资源的一部分,看成是改革的对象,是配置的一种资源,而不是改革的主体,是资源配置的主人。其结果是造成了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更为严重的是,排斥、取消了国有企业职工的权利和主体地位。根据立场的不同,政治经济学分为两类,即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把劳动者当作生产要素或资源的一部分,这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它不符合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