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文的价值何在?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5:21:22
梁实秋、林语堂都是幽默小品文的代表。小品文最值得欣赏的是哪些地方

小品文是种散文的流派,其内容经常是在生活中,作者经过省思想传达给读者的讯息,内容题材不限,所传达的道理或想法也没有限制。

晚明时的袁宏道的[西湖杂记]一书收录的作品初至西湖记、晚游六桥待月记、雨后游六桥记等,张岱的陶庵梦忆一书与[湖心亭看雪]等
清时的夏丏尊,郑燮的板桥题画一书
民国初年徐志摩,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一书,梁实秋的饮冰室文集
现代陈之藩,余光中,琦君,余秋雨,侯文咏,蔡康永等

散文品种之一。“小品”一词在中国始於晋代,称佛经译本中的简本为“小品”,详本为“大品”。后遂以“小品”统称那些抒写自由、篇幅简短的杂记随笔文字。

20年代所谓“小品文”,又称作“小品散文”或“散文小品”,系泛指文学体裁中与诗歌、戏剧、小说并举的散文。30年代上半期,小品文盛极一时,报纸副刊纷纷开辟专栏,1932年 9月林语堂创办的《论语》半月刊,是最早专门刊登小品文的杂志。当时,对小品文的范围,看法不尽相同。有的仍指包容各种体式的文学散文,有的侧重於指夹叙夹议的杂感随笔,还有的偏重於指抒情散文或指速写之类的叙事散文。一般来说,此时和以后所谓“小品文”,系指那些形式活泼、内容多样、篇幅短小的杂感文字,它夹叙夹议地讲一些道理或生动精练地叙述一件事情,其特点是深入浅出,言近旨远,讲究情趣,并往往有幽默感和讽刺力量。

1934年以后,《人间世》半月刊、《太白》半月刊、《新语林》半月刊以及《文饭小品》月刊、《芒种》半月刊、《西北风》月刊等以刊登小品文为主的刊物竞相出现,同时出现了“科学小品”、“历史小品”和“幽默小品”、“讽刺小品”等名目,以至人们称1934年为“小品文年”或“小品文杂志年”,围绕什么是小品文,小品文的内容、写法和价值、倾向等,展开了热烈讨论,林语堂提倡小品文“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人间世〉发刊词》),林语堂、周作人写的那些闲适淡远的小品文即其代表。这种主张受到许多人的批评,鲁迅等人反对把小品文当作“小摆设”,犟调它对社会现实的迅速反应和作为“匕首”、“投枪”的社会功能(鲁迅:《小品文的危机》),鲁迅杂文中的许多篇章便是富有社会意义的小品文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