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角度,正确处理社会基本矛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9:49:36
从哲学角度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在批判资本主义不和谐的同时,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创造的文明成果虽然超过了以往一切社会,但是,资本主义是在种种不和谐的矛盾中产生和运行的,它仍然是片面发展和严重失调的社会,其中充斥着社会不平等和两极分化,存在着尖锐的阶级对抗,其社会发展以牺牲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利益为代价。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不和谐的同时,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分析,提出了只有用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这是因为: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是由不和谐向和谐不断发展的过程。资本主义社会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阶段,它的产生、发展处处受到社会基本矛盾的支配和制约。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给社会造成了极度的不和谐。要消除这对矛盾,就必然要求用社会主义制度来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尽管社会主义制度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毫无疑问,这一制度已经显示出了它的优越性,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今天,我们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在为争取社会和谐而奋斗。

在揭示事物运动发展的辩证过程时,提出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辩证法揭示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他们认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就是说,每个人的发展不仅不妨碍他人的发展,而且是他人发展的条件,这就从根本上回答了人与人之间是一种和谐的关系。在马克思的论述里,人与自然是一对和谐的关系实体。一方面,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占主体地位,人类在不断地与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过程中,改造了自然,也创造了自然;另一方面,在人确定了自身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却不能否认自然对于人的“优先地位”,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并且“人靠自然界生活”。马克思指出:“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为此,马恩提出了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思想。他们认为,人和社会是不可分的,人是社会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