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圣是那个书法家制作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7:07:20

草圣
“草圣”张旭

张旭(生卒年不详),字伯高,苏州人曾任常熟县尉。唐代大书法家。以草书而闻名。唐朝文宗皇帝曾向全国发出了一道罕见的诏书: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斐旻的剑舞可成为天下的“三绝”。

诏书一到洛阳城,顿时轰动了那些饱学之士。他们纷纷向张旭道喜,庆贺他以卓绝的努力夺得了最高奖誉。张旭作揖一一致谢,并设宴款待洛阳名流。席上,有人提议张旭谈谈草书到“绝”的秘诀,张旭推辞不过,谦虚的说:“各位见笑了,我自知浅陋,皇上奖掖,收之有愧。说到秘诀,无非在‘用心’两字。”

张旭沉吟片刻,他油然想起杜少陵曾写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诗,便说:“少陵曾对公孙大娘的剑器舞写过一首诗,其中四句‘烈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想必诸位是知道的。在邺县,我有幸见过公孙大娘的舞姿,每次看时,都引起我的联想 :她将左手挥过去,我就立即触到这次姿态像个什么字 ;他跳跃起来旋转,我想草书中的‘使转’笔锋的驰骋应如此罢!他那整个起舞的姿态音容,给我一个全面的草书结构的启发。”

三 原 草 圣

二十世纪中国有两位公认的草圣,一个是于右任,另一个是林散之。于右任的书法道路历经了四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是早年在家乡到上海求学及从事反青活动期间,他写得一手流畅的赵孟(兆页:fu)体行书和楷书。于右任深得赵书的真髓。在此期间,他偶有用草书作条屏对联等,但由于未谐草法、技巧生疏。很多字都是臆造而为之,不合规矩。第二阶段是由赵书转入学魏碑阶段。他不畏时贤,取魏碑斜式三角状,加上赵体书法运笔的平易畅达,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于体魏碑。第三阶段则是三十年代初,他受到王世镗作章草的启发,开始由魏体行、楷书 转向草书的临习。自古以来写草书多自王羲之入手,但于先生却由章草入手直入 唐代的张旭、怀素,形成章草、今草、狂草于一炉的于草。

这里给大家介绍的于有任先生草书轴是他第三阶段的代表作品。于先生作草往往不主故常,用反结字法。如只字往往作草者都是左高右低,但于先生却来个右高左低,使字之中心下沉并右倾。

历代草书家中往往用字与字之间相连的线条,使得草书产生起伏错落的气韵,很少用字形本身使草书产生错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