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诸侯国的君主,开始时最大的也不过是侯爵为何都称“公”呢?如秦穆公,齐桓公,晋文公。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05:54:26

周朝实行的五等爵位制,即:公、候、伯、子、男。平时称呼和正式的称呼是不一样的。比如齐国的国君爵位为候,但是后人对其历代国君中称呼中都是谥号加“公”,如太公(尚,第一代国君)、丁公(伋,第二代国君);而楚国自武王之后都某王,如文王、成王、庄王等。
但如果在正式的场合和史官的记录中一般记录方法是:国名+爵位+国君名。如楚武王熊通,《左传》中一般记为楚子熊通,齐丁公吕伋,史籍中一般记为齐候吕籍,此外还有许男、纪男等。

按流行的说法,“公侯伯子男”是周朝的五等爵位。实际上这种说法有误。周朝可能有五等爵制,但名称不是“公侯伯子男”。其中只有“侯”和“男”是爵位名。“公”就是国君的一种称谓,“子”是蛮族君主的称谓,“伯”是诸侯的盟主的称谓。这三个都是特定称谓,不是爵位名。

因为他们是公爵,好像在西周中期就有公爵封号了,秦国是到西周末期封的公爵,晋国是在东周初期由曲沃武公代替的晋侯。

因为东周才刚开始分裂成春秋`
周王依然处于天下共主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