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各阶级所表现的态度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2:13:21
1.对新兴地主阶级而言 2.对奴隶主贵族而言 3. 对普通农民而言
就从这样3个方面来分析 谢谢
最好稍微再详细点 就尽此3个方面来分析

秦国商鞅变法
战国初期,秦国的经济和文化都比较落后。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他立志图强,下令求贤。卫国人商鞅来到秦国,献秦国强兵之策。于是,秦孝公任商鞅为左庶长,主持变法。

为了取信于民,商鞅派人在国都咸阳的南面竖起了一根长三丈的大木,同时向百姓宣布:谁能把这根大木扛到北门,赏给黄金。消息传开后,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窃窃私议,不相信天下竟会有这样的好事,没人肯试。后来,商鞅把赏钱又提高了几倍,终于有一个大汉把这根大木扛到了北门,果然得到了赏金。这事传开后,大家都知道商鞅令出如山,说一不二,从而为变法令的推行打下了基础。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在公元前359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颁布变法令,变法的主要内容:第一,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卖。第二,奖励军功,废除贵族一出生就享有爵禄,长大就当官的特权,按军功授爵,军功越大,授给的爵位越高,赏给的田宅越多。贵族如果没有军功,就取消爵位。第三,建立县制。将乡、邑、城镇并成大县,由国君委派令、丞治理,全国共设置31个县。第四,实行什伍连坐制。按户籍每五家编成一“伍”,每十家编成一“什”,一家犯法,如不检举告发,“什”“伍”同罪。第五,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第六,凡弃农经商或好吃懒做而全家穷困的人,全家罚做官奴。分大家为小家,规定有成年男子两个以上的人家,如果不分立门户,必须加倍交纳租税。第七,统一度量衡,颁布标准的度量衡器。

商鞅后来被秦国旧贵族杀害,但他的两次变法沉重的打击了旧贵族势力,发展了封建势力,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力量,使秦国逐渐发展成七雄中最强盛的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地主阶级当然是支持,奴隶主当然是反对,至于农民一开始是不信任,但后来也渐渐的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