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哲学问题(回答的全面具体追加奖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0:48:09
1)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2)有用的就是真理吗?
3)静止是相对的,因而就毫无意义吗?
4)真理即是真理,为何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说?
5)马哲所谓的哲学 基本问题是什么?
6)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有何现实意义?
7)哲学与具体科学有何现实意义?
8)何谓真理的绝对性,何谓相对性?
9)该怎样对传统文化与外国文化?
10)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何意义?
11)何为感性认识,何为理性认识?
12)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

1.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就是新事物.
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判断新旧事物应以此为依据,而不能以时间前后为依据。新出现的事物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新事物,一种是旧事物的再现或“复辟”。
区分两者的根本出路在于标志是看其是否符合发展的必然性,是否符合发展的必然趋势。
所以,不能把一切新出现的事物统称为新事物。

2.真理的价值性与真理的客观性的关系
①真理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价值性。
②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对客体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不附加任何主观随意想像的成分。
③真理的价值性是从真理对主体的意义和效用上考察,是对真理的作用、意义、功能的揭示和反映。
④真理的价值性是以真理的客观性为基础的,也就是说,真理的价值恰恰在于它是客观真理,揭示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们用真理指导实践,可以实现既定的目的。另外,真理的价值性还表现在它是主体能力的基础,是实现人的自由的必要条件。人掌握得真理愈多,能力愈强。

3.哲学上讲的静止指的是两种情形:一是指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二是指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静止不是绝对的不运动,不是完全的静止,而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因而,静止是相对的。

4.首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们的认识不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
其次,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主体差别性,而这些差别的认识是否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因此,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

5.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6.现代意义:根据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在自然科学领域物质这个概念已经被绝大多数人所承认,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坚持物质第一性。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共同的一般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