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的含义,是否还有其它的“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23:04:49

数九”和“数伏”一样,都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衡量冷暖变化的传统方法。所谓数九,即从冬至日(一般在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开始算起,每九天为一个:“九”,并依次排出“一九”、“二九”、“三九”……。
实践证明“数九”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它真实地反映了天气、气候冷暖变化的特点,如以冬至前两个九天为起点看天津的气温变化,第一个九天极端平均最低气温为-6.5℃,第二个九天为-9.0℃,而“一九”为-11.2℃,“二九”为-11.9℃,“三九”为-12.7℃,“四九”为-12.0℃,“五九”为-10℃……。从上述情况明显看出,“三九”气温最低,“三九”、“四九”低于冬至前的两个九天气温,“五九”以后气温回升。
那么不禁要问,为什么最冷的时期不是出现在白天最短的冬至以前的时期,反而出现在冬至后的大约一个月左右的“三九”时节呢?

这是因为冬至时期,虽然白天最短,地面每天得到的太阳热量最少,地面日热量收支逆差尚未达到最大值。而冬至以后,虽然白天日趋增长,但增长的速度却很缓慢,从冬至到“三九”这一时期,平均每天只增长约一分钟。地面日热量收支仍处在逆差状况,所以继续失去热量,地温继续下降。地面总热量收支逆差在“三九”时节才达到最大值。由于空气的温度主要受地温影响,这就导致了“三九”时节气温最低。

“三九”是指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即冬至后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我国阴历有“九九”的说法,用来计算时令。计算的方法是从冬天的冬至曰算起(从冬至开始叫“交九”,意思是寒冷的开始),每九天为一“九”,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直到“九九”,即到第九个九天,数满九九八十一天为止。这时冬天已过完,春天来到了。

以上回答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