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容和形式上赏析《蒹葭》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23:18:41

《蒹葭》是一首怀人诗。所怀何人,历来说法不一,因而对诗的主旨及写作动机,解说也就迥然不同。我们把「伊人」视为作者所敬仰和热爱的对象,至於他是朋友还是恋人,且不论及。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开头两句点明了时间和环境。试看,那生长茂密的芦苇已呈现出苍青的颜色,那晶莹透亮的露水珠儿已结成了白刷刷的霜花,这分明是深秋清晨的景色。微微的秋风,传送著袭人的凉意。这当儿,诗人正在那长满芦苇的大河边上徘徊。他时而翘首远眺,时而低眉沉思,神志焦灼,心绪不宁,原来他是在思念和追寻一个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两句交代了诗人所追慕的人和他所在的地方。「伊人」,不是一般称呼,当指与诗人关系亲密,为诗人崇敬、热爱而未曾须臾忘怀的人。「所谓」二字,贯在「伊人」之前,表明这伊人是常常被提及,不断念叨著的,然而现在他却远离诗人在漫漫大河的另一方。「在水一方」,语气肯定,表明诗人确信他的存在,充满信心去追寻他。只是河水隔绝,相见不易,此时诗人思见心切,望穿秋水,心潮汹涌,一个劲儿地张望、寻找,多麼希望能找到一条通向彼岸去会见伊人的道路啊!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道路是有的,而且不只一条,但究竟选哪一条呢?如果顺著河边小道向上走去吧,道路崎岖艰险,且又漫长,由此而往,即便能到达那里,时间也会很久,这对於已经心急如焚,恨不能马上相见的诗人来说,如何能够等待?那麼就选水路径直游渡过去吧,这条道路尽管距离不远,但眼前一片茫茫秋水,思之可及,行之不易,诗人想著想著,彷佛已经看到了伊人的身影就在大河中央那被水环抱的小岛上。这时的诗人,尽管还站在河边,但他的心神早已飞动起来,眼前恍惚迷离,是真是假难以分辨。一个「宛」字,用得神奇精妙,把诗人此时此刻思见伊人那如醉如痴的精神状态一下子活画出来了。这几句诗,写得情致悠然,婉转奇妙,方玉润有一段中肯的评说:「玩其词,虽若可望不可即;味其意,实求之而不远,思之而即至者。」(《诗经原始》)

诗篇采用了重章迭句形式,二、三两章的内容与首章基本相同,个别词语的变换,避免了诗的板滞,增加了韵律的和谐美,也使诗意稍有递进。同时,反覆咏唱,使诗所表达的感情愈来愈强烈。如「蒹葭苍苍」、「蒹葭凄凄」、「蒹葭采采」这三句就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而凄青,由凄青而泛白,一步一步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