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发生红移时的波长发生变化了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2 13:50:51
请问一个重要的问题?
宇宙恒星红移的波长发生了变化吗?天文学家是怎样测量的?在那里可以得到具体的数据?

恒星、星系光谱的移动是多谱勒效应的必然结果。比如说有一个星系向我们的银河系靠拢那它的光谱就会向波长短,频率高紫色一方移动,这就叫蓝移(或紫移)。

而当它远离我们而去时,它的光谱就会向波长长,频率低的红色一方移动,这就叫红移。

不过大多数的天体都是红移,天文上把红移和蓝移(或紫移)统称红移,而蓝移(或紫移)就在它的前面加一个“负”号。

红移和蓝移与速度是没关系的,是频率的变化体现在光谱上的谱线移动。
比方说,一颗星发出的光,光速到达地球,我们可以观测它的光谱,但当它运动,由于多普勒效应,频率就会发生变化(在速度不变的前提下),所以谱线就会移动。

所谓红移,最初是针对机械波而言的,即一个相对于观察者运动着的物体离的越远发出的声音越浑厚(波长比较长),相反离的越近发出的声音越尖细(波长比较短)。
后来,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把一个天体的光谱向长波(红)端的位移叫做多普勒红移。通常认为它是多普勒效应所致,即当一个波源(光波或射电波)和一个观测者互相快速运动时所造成的波长变化。美国天文学家哈勃于1929年确认,遥远的星系均远离我们地球所在的银河系而去,同时,它们的红移随着它们的距离增大而成正比地增加。这一普遍规律称为哈勃定律,它成为星系退行速度及其和地球的距离之间的相关的基础。这就是说,一个天体发射的光所显示的红移越大,该天体的距离越远,它的退行速度也越大。红移定律已为后来的研究证实,并为认为宇宙膨胀的现代相对论宇宙学理论提供了基石。上个世纪60年代初以来,天文学家发现了类星体,它们的红移比以前观测到的最遥远的星系的红移都更大。各种各样的类星体的极大的红移使我们认为,它们均以极大的速度(即接近光速的90%)远离地球而去;还使我们设想,它们是宇宙中距离最遥远的天体。

而蓝移,当光源向观测者接近时,接受频率增高,相当于向蓝端偏移,称为“蓝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