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利用的关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06 02:49:34
回吧》

以“草地农业”取代“粮猪农业”

任继周院士的上述分析表明,我国面临的食物压力不是人食,而是畜食,而传统的农业系统难以当此重任,新型的“草地农业”方式应运而生。

目前,我国的粮食生产方式是“以粮为纲”的“粮猪农业”,除单一的谷物生产外,大量饲养生猪,猪肉产量居世界前列,我国人民亦形成了喜食猪肉的习惯,出现了“养猪为了积肥,养牛为了耕田,豆科牧草不喂牲口而翻入地下作为绿肥”的现象,畜牧业完全失去了作为一业而存在的地位。然而,养猪要消耗大量的粮食,目前粮食产量的35%(1.6亿吨)用于饲料,造成人畜共粮的局面。

任继周院士预言,2020年饲料用粮将占50%总用粮以上,真正压力来自饲料用粮,因此,需要实现“人畜共粮”向“人畜分粮”转变,大量发展草食动物以取代养猪,这已经属于草地农业的范畴。发展草地农业,使应对的策略从靠粮食转为靠牧草。牧草包含所有饲用植物,其中既有籽粒饲料,也有植物茎叶等营养体。对于草食动物来说需要的绝大部分是植物茎叶而不是籽粒。

“草地农业”在过去受到生产条件的限制。受我国的气候条件影响,食物资源有旺季和淡季之分,因此需要在旺季储存食物以备淡季的需求,植物的籽粒最易于贮存,乳肉等畜产品不耐久贮,难以满足稳定的食物需要。在世界食物系统的肉食结构中,我国的草食家畜和耗粮家畜比例低于亚洲水平,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1/3。如今,食品市场空前完备,加工贮藏运输手段日臻完善、畜产品可以在较大范围内流动转运,更重要的是,食物资源超出传统的谷物范畴、新的粮食结构取代传统谷物性食品的2/3,粮食压力大为减少。

任继周院士表示,应对我国未来的粮食问题,必须改变几千年来的以粮为纲的农业系统。以“草地农业”取代“粮猪农业”,是克服传统农业增产不增收的有效途径。

草地农业系统是由我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结合西方“有畜农业”发展而来,以种草、养畜为主要特征。它把食物系统作为整体来开发,符合节约资源、高效产出,达到生态和生产兼顾,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特征。

草地农业潜力巨大

草地农业具有许多优势,大大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效率低、破坏生态等状况,发展潜力巨大。据任继周院士预测,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