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0度为什么不能达到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1:24:02

因为所谓绝对零度就是没有能量,所以永远无法达到
物体的温度取决于物体内原子和分子的动能。根据麦克斯韦-玻耳兹曼分布,这些粒子的动能越高,物体的温度就越高。理论上来说,如果粒子的动能已经降低到根据量子力学原则不能更低的程度,物体即达到绝对零度。实验上,绝对零度永远无法达到,但可无限逼近。

假设某物的温度是绝对零度,那么他必然向外有热传递,因为我们所处的世界不是绝对零度,那么他的温度会越来越高。

如果它不是绝对零度,你对他进行降温,即减小它的内能。
(1)如果用热传递的话,必然要将该物体的热量转到一个低于绝对零度的物体上,才有可能到绝对零度,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绝对零度已经最低了。
(2)做过让该物体对外做功的话,由于效率不可能是100%,所以也不可能把内能全部转换掉。
效率不可能是100%是因为:如果物体的分子都朝一个方向运动,那么它的内能才可以转化成动能,然后再对别的物体做功,但这种机率小到绝对绝对不能实现,也就是零(理论上不是)。

为什么说现实中无法达到绝对零度 ?

绝对零度 绝对零度表示那样一种温度,在此温度下,构成物质的所有分子和原子均停止运动。所谓运动,系指所有空间、机械、分子以及振动等运动.还包括某些形式的电子运动,然而它并不包括量子力学概念中的“零点运动”。除非瓦解运动粒子的集聚系统,否则就不能停止这种运动。从这一定义的性质来看,绝对零度是不可能在任何实验中达到的,但已达到绝对零度以上百万分之一度内的低温。所有这些在物质内部发生的分子和原子运动统称为“热运动”,这些运动是肉眼看不见的,但是我们会看到,它们决定了物质的大部分与温度有关的性质。 正如一条直线仅由两点连成的一样,一种温标是由两个固定的且可重复的温度来定义的。最初,在一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水银柱,或760托)时,摄氏温标是定冰之熔点为0℃和水之沸点为100℃,绝对温标是定绝对零度为oK和冰之熔点为273K,这样,就等于有三个固定点而导致温度的不一致,因为科学家希望这两种温标的度数大小朝等,所以,每当进行关于这三点的相互关系的准确实验时,总是将其中一点的数值改变达百分之一度。 现在,除了绝对零度外,仅有一固定点获得国际承认,那就是水的“三相点”。1948年确定为273.16K,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