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卧薪尝胆》里讲的“王仪卤簿”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23:33:31

卤簿

中国古代帝王出外时扈从的仪仗队。蔡邕书中曾记载:“天子出,车驾次第,谓之卤簿。”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五:“舆驾行幸,羽仪导从谓之卤簿,自秦汉以来始有其名。”汉代以后,后妃、太子、王公大臣皆有卤簿,各有定制,并非为天子所专用。

卤簿是我国封建社会帝王制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解释为“仪仗队”,实际上卤簿所涵盖的内容比仪仗要丰富得多。卤簿是专门也是直接为帝王的重大活动服务的。卤簿在汉代已经出现,蔡邕《独断》中记述:“天子出,车驾次第,谓之卤簿。”汉应劭《汉官仪》解释:“天子出车驾次第谓之卤,兵卫以甲盾居外为前导,皆谓之簿,故曰卤簿。”卤簿的“卤”在古代是“橹”的通假字,意思是“大盾”。贾谊在《过秦论》里写的“伏尸百万,流血漂卤”,意思是战场厮杀惨烈,无数战死的人血流成河,都能把大盾漂浮起来。从盾的防护意义引申为对帝王的防护保卫措施,包括武器装备和护卫人员的有组织的行动,即“车驾次第”加上“兵卫以甲盾居外为前导”。卤簿的“簿”就是册簿的意思,就是把“车驾次第”和保卫人员即装备的规模、数量、等级形成文字的典籍。卤簿制度经过中国封建社会2000多年的发展,日趋完备,在车驾、护卫的基础上还增加了仪仗(执举金瓜、宝顶、旗幡)和乐舞(音乐演奏和舞蹈表演)。用现代的语言来描述卤簿的内容是:国家首脑重大国事活动的典章制度,是集仪仗队、军乐团、舞蹈表演、车辆服务、交通安全、治安保卫等整体规模的成文制度,要根据国事活动的重要级别区分等级而实施。王仪卤簿仅次于上尊号徽号仪等皇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