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颢的<秋日>一诗表现的是什么人生境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17:10:05

没听过,就听过秦观《秋日》和刘禹锡《秋词》。

秋 日

秦 观

月团新碾瀹花瓶,

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

青虫相对吐秋丝。

〔注释〕

①月团:指茶饼。碾(niǎn):宋代喝茶先要经过碾磨。瀹(yuè):用沸水煮茶。花瓷:指瓷制的茶具。

②课:学习功课。楚词:即《楚辞(cí)》,一部古代诗歌总集,收录屈原等人的作品。

③小轩(xān):堂前屋檐(yán)下的平台。

〔解说〕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的日常生活。前两句写他在秋日里一边碾泡新茶,一边教孩子读书。后两句写他静静地欣赏园中的秋景,看着一对青虫吐丝。他的生活看起来很平静,很悠(yōu)闲。

刘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
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
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赏析: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原诗两首,所选的是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潮”就是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