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氏家谱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18:41:57

《中州今古》90年2期“姓源考”一栏刊有何兆麟同志的《邓氏 家族的根在新野》一文,该文的目的在考证邓氏家族的“根”不在邓州实在新野。但从该文对邓氏家族渊源的介绍上,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极为重要而又十分宝贵的资料信息。《邓氏 家谱》目前只有两本;一本是河南省新野县档案馆保存的《邓氏 家谱》;一本是马来西亚华裔邓威先生回国寻根问祖带来的《邓氏家谱》。诚如作者所说,这两本《家谱》,“不仅相似,而且同源”。新野县的《邓氏家谱》称:“殷丁封叔父于河南为邓国,后因以为氏”。马来西亚的《邓氏家谱》,诚如作者所说,这两本《家谱》,“不仅相似,而且 同源”。新野县的《邓氏家谱》称:“殷丁封叔父于河南为邓国,后因以为氏”。马来西亚的《邓氏家谱》说:“邓氏家族的太始祖是商王武丁的季父曼公德阳,被武丁封为邓侯,后商王赐予曼公为邓姓”。经查证落实,《邓氏家谱》所载的人和事,与《嘉靖邓州志》的记载,和邓州现存的文物,完全相符。汉王符的《潜夫论》,在《志氏姓》篇中也说:“曼姓封于邓”。谢钧祥同志的《姓氏浅谈》“姓氏寻根24”《邓氏祖根在邓州》也说:“……至商朝时,高宗武丁灭口掉姒姓邓国,封其叔父于邓国曼地,赐姓曼氏,建立侯爵邓国。公元前678年,曼姓邓国被楚文王灭掉,其子孙以国名为氏,姓邓”(见《河南电视报》)。从而说明《邓氏家谱》的资料是翔实可靠的。两本《邓氏家谱》,一个在国内,一个在国外,但它们都说邓氏家族的太始祖是殷王武丁的叔父,即被武丁封到邓国的邓侯曼氏。武丁封曼氏于邓的事实,为我们研究殷商史,有关盘庚迁殷不是北蒙而为西亳偃师,提供了新的佐证。
自从《竹书》出土,《竹书》所载“盘庚旬自奄迁于北蒙曰殷”,及其注语“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一段话,使不少学者认为“盘庚徙殷”徙的是北蒙即今河南安阳殷墟。并且认为安阳殷墟自盘庚建都直到纣亡,二百七十三年,一直是殷都,再没迁过都。但历史的实际,并非如此。因为从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证明:不仅十五万片甲骨文中见不到盘庚的甲文,而且在发掘的十三座大墓中,也没有发现盘庚的墓葬。可见“盘庚徙殷”的“殷”不是北蒙。那么“盘庚徙殷”的“殷”,究在何处? 司马迁的《史记》及其《注》本,对此作有清楚的说明。《史记·殷本纪》说:“帝阳甲崩,弟盘庚立,是为帝盘庚。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乃遂涉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