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治疗湿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04:42:50
如题,有谁可以开个方子??

何谓肝胆湿热
主证:胁肋满闷,口苦纳呆,呕恶腹胀,大便不调,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或身目发黄,或寒热往来,或阴囊湿疹,或睾丸肿胀热痛,或带下黄臭,外阴搔痒等。
辩证:多为感受湿热之邪;或嗜酒肥甘,化生湿热;或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生,湿郁化热,湿热蕴结肝胆所致。
湿热相蒸,蕴于肝胆,肝胆疏泄失常,故胁肋满闷,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胆气上溢则口苦;湿热郁阻,脾胃升降失司,故纳呆呕恶腹胀,大便不调;湿热薰蒸肝胆,胆液外泻而发黄疸,邪居少阳,故见寒热往来;湿热下注,故尿短赤,阴囊湿疹,睾丸肿胀热痛,妇女则带下黄臭,外阴搔痒。
治法:利湿清热,清肝利胆。
方药:湿重——菌陈五苓散;热重——龙胆泻肝汤。
黄芩,大黄,枳壳,菌陈,金钱草,龙胆草,黄连等。

如何治疗:
治法:利湿清热,清肝利胆。
方药:湿重——菌陈五苓散;热重——龙胆泻肝汤。
黄芩,大黄,枳壳,菌陈,金钱草,龙胆草,黄连等。

外因与气候环境影响有关,如气候环境潮湿,人就容易得湿病,如风湿关节炎、风湿感冒、功能性湿热、湿泄(腹泻)等。但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如果脾功能好或者说免疫力强时,不容易受湿致病。脾虚则易生湿,因为脾主运化,如果运化不正常,湿浊就不能化去。

湿的见证往往是以舌苔厚腻为主证。湿分寒湿、湿热、风湿,用药是不同的,寒湿必须温脾化湿,湿热则要清利,风湿要祛风解表以除湿。治疗手段不外是借小便、发汗出路或者加强脾的运化功能三种。
吃龟灵膏就是去湿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