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过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用人制度是怎么样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08:31:32
国外的研究人员说我国的春秋战国的用人制度是古今中外最先进的,人才可以随便进入其他国家找其主,是吗?

游说。。。。推荐。。。

是啊. 象秦国就很容易看出来了.从秦穆公用百里溪.孝公用商鞅.秦惠文王用张仪.昭王用范雎等等这些能臣都不是秦过的

到春秋战国时期,统治者更把功绩作为用人的主要原则,凭政绩选拨官员的作法更
为突出。各诸侯国都实行军功制,对在作战中立有战功的人员,按功绩大小加官晋爵。
以至于以后各王朝都起而仿效,太凡开国初期所用官员多为功臣。西周建国功臣姜尚被
封为齐国第一任国君后,所制定的治国方略之一就是“举贤尚功”。齐国能成为春秋五
霸之首、战国七雄之魁,当与此不无关系。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了解官员政绩,建立了
适合本国特点的考核制度,并设置考核官吏政绩的职司和官员。战国时期,政绩考核一
般在年终进行,各诸侯国都有“上计”制度。云梦秦简中记载,秦国对各部门都要考
核,称为“课”,年终考核称为“大课”。考核后要分出等级,优者奖,差者罚。齐国
按其政绩通常分为上、中、下三等。

秦汉之际,政绩考核制度更加完善,内容也更细化。秦对官吏已经实行了某种程度
的岗位责任制,要求郡守每年年终将该地方的人口、垦田、税收、粮食、治安等情况,
呈报中央,由中央核实。在郡上报中央之前,各郡按同样的程序要求县令长上报和核
实。对各级的小吏也按其职责考核。汉初不仅很重视对于官吏的监察、考课,还惩秦之
弊,沿秦之长,考课制度进一步完善。汉代的考课制度有两个系统:一是中央课郡,郡
课县,这是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一是由卿令或各部门主官各课其掾史属官,这是中央
机关上下级的系统。对于官吏的考核主要有“考课”和“上计”两种方式。考核结果作
为升降赏罚的依据。

隋唐时期,考课制度又有所发展。特别是伴以选举官吏的科举制的创立,对官吏的
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备起来,对当时的吏治改善起了相当积极的作用。从唐初制定的考课
法看,其考课的范围很广,包括所有在任各部门、各地区的文武职事官及九品以上的流
外官,每年都要经过一定的考核手续,称为小考。每隔四年(也有三年或五年)又举行
一次大考。唐朝政府制定了具体的考核标准,对各级官吏实行全面考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