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谁编写,作者的大略资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7:02:48

史书《三国志》是陈寿编著的。
陈寿(233—297)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治今四川省南充市)人。年少好学,师从大学者谯周,博通数经,文采超凡,尤精于史学,凡《史记》《汉书》等,无不核览。
出仕后,任蜀汉观阁令史。当时宦官黄皓专权,群臣莫不阿谀奉承,只有陈寿不为所动,因此屡遭谴黜。西晋建国后,司空张华爱惜他的才学,推荐出任佐著作郎,他的命运才出现转机。泰始十年(274),陈寿汇集蜀相诸葛亮生平著述,编成《诸葛亮集》二十四卷,升迁为著作郎,并领巴西郡中正官。期间,陈寿在《巴蜀耆旧传》的基础上著《益部耆旧传》十卷,详细记述了巴蜀的重要人物。此后,陈寿注意收集蜀、魏、吴三国的有关史料,经过近二十年努力,编著完成了历史巨著《三国志》。据说,夏侯湛也有编著《魏书》的打算,但当他见到《三国志》后,不禁慨然而叹,取消了自己的写作计划。
张华更加器重陈寿,认为班固、司马迁不足为比,并说:“当以《晋书》相付。”张华又想推荐陈寿出任中书郎,但受到荀勖排挤,被任命为长广太守,没有赴任。后来,杜预再次推荐陈寿,出任治书御史,不久因母亲去世辞职。数年后,再次出任太子中庶子,尚未就职,于元康七年(297)病逝,享年六十五岁。

陈寿(233-297),西晋史学家。字承祚,安汉(今四川南充)人。年轻时好学,拜同郡人谯周为师,曾任蜀汉观阁令史。宦官黄皓专政时期,大臣都趋附黄皓,陈寿却敢于反抗,因而多次遭到谴黜。入晋后,张华爱其才,举为孝廉,除著作郎,出补阳平令。主要著作有《三国志》《古国志》《益都耆旧传》,编有《蜀相诸葛亮集》等。

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生于汉后主刘禅建兴十一年,死于晋惠帝元康七年。他在蜀汉做过官,三十岁时,蜀汉政权灭亡,入晋后做过晋平令、著作郎。陈寿写《三国志》以前,已出现一些有关魏、吴的史作,如王沈的《魏书》,鱼豢(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等。《三国志》中的《魏书》、《吴书》,主要取材于这些史书。蜀政权没有设置史官,无专人负责搜集材料,编写蜀史。《蜀书》的材料是由陈寿采集和编次的。陈寿写书的时代靠近三国,可资利用的他人成果并不多,加上他是私人著述,没有条件获得大量的文献档案。我们阅读《三国志》时,就会发现陈寿有史料不足的困难,内容显得不够充实。陈寿没有编写志。我们要了解三国时代的典章制度,只好借助于《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