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历史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22:55:03
材料:苟可以强国,不法其古;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史记 商君列传》
1.上述材料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商鞅这一思想付诸实践后,收到了怎样的成效?
3.从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问题二
1.你能分析出西汉与西域经济交流的主要特点吗?
2.请你说说西汉与西域经济交流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问题三:言论及信仰自由是社会演进的产物.加强对人民思想的控制,秦始皇和汉武帝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你认为谁的办法相对好一些?为什么?

明显的材料分析题呀,楼上说的东西是没错,不过似乎与这题目对不上呢!
1、根据这个材料的话,那么中心思想明显的是要因时而变,以强国富民.
2、商鞅变法的效果?随便找点书,书上都有的了,主要的就是把秦国弄富了,使得秦国有实力去统一中国了,结束了西周以后的分裂局面,为中国的大同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呀。还有什么什么的,书上说的一定比我还正确的多。
3、根据这材料呢,道理自然是实用第一了,还有就是要因时而变,不能墨守成规啊!只要是符合发展规律,符合人民需要的,符合社会进步的,都要大胆采用,不能被过去的旧的东西束缚住手脚。
4、西汉与西域的经济交流不是很多吧?主要的应该就和后来的资本主义与殖民地的交易差不多了,汉朝用制成品来换西域的自然作物与资源。总的来说,汉朝应该是处于优势地位的!
5、主要影响自然是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了,然后就是有利于中央政权对西域的渗透,促成了西域最终的成了中国的一部分啊!还有就是双方互通有无,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西域人的生活水平和档次,也让中原人尝到了西域的美味,了解了西域的风情。还有就是因为经济交流产生的政治军事影响了!这些东西,我觉得还是查相关的书比较的全面和正确,毕竟我这样在这里写不可能什么都写到的,肯定会有些遗漏的了!
6、加强思想控制的话,秦始皇用的是高压手段,用的是法家的方法,具体的有焚书坑儒,以官为师等手段。汉武帝不一样,他用的是儒家的方法,用各种看似非常合理的社会规范来约束人的思想,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是他的方法。这两种方法,比较的来说,确实是汉武帝的方法好一点,但是这不是因为汉武帝比秦始皇聪明,实在是因为汉武帝有秦始皇的教训在前面,而且那时候社会风气也已经不一样了!为什么说是汉武帝的方法好一点呢?因为,人都是有叛逆性的,强制的手段肯定会激起一定程度的反抗的了,而且那时候六国刚刚灭掉,用法家的强制手段来治理那些仇人,那造反几乎是必然了,那时候社会经济又不是很发达,大家都还没吃饱呢,讲法制明显是太超前了,秦始皇没看到那么多,就贸然的采取了法家的策略,这是一种失误。汉武帝的方法是相当的隐秘,而且又很温柔,合乎情理,相对来说,就显得好一点了。
唉,这问题可以说的还很多了,不过现在都快11点了,我还是先睡觉了!我觉得考试的话,这么多的东西应该够了吧!?

简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