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对联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15:54:33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四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这副对联与谁有关(三国演义的)?对联中写了什么事?

这幅对联是写诸葛亮的,出自湖南省衡南县相市乡相公堡的武侯祠。
上联:“收二川”中的“二川”指的是西川和东川,也就是现的四川省成都平原和陕西省汉中地区。取西川的时间是建安十九年(214),诸葛亮参与此战;而取东川之战主要是刘备指挥的,诸葛亮只在后方提供物资供障,没有直接参战;“排八阵”中的“八阵”指的是诸葛亮改进以后的“八阵图”,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云。”“六出七擒”中的“六出”指的是诸葛亮六出祁山,也就是诸葛亮北伐曹魏时与魏军的六次作战(其中一次为防御战)。“七擒”指的是“七擒孟获”。“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中“五丈原”是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时驻军的地方,位于今陕西省眉县境内。“点四十九盏明灯”大概与《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临去世时“诸葛亮祭星祈寿”的描写有关。“一心只为酬三顾”中的“三顾”指的是刘备“三顾茅庐”。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正是因为刘备三顾茅庐打动了诸葛亮,才促使诸葛亮出山,倾力辅佐刘备的。
下联:“取四蜀”指的是攻取益州,也就是现在的四川省和重庆市。实际上,取蜀之战主要是刘备指挥的,诸葛亮只是参与最后阶段围攻成都之战。“定南蛮”指的是诸葛亮平定南中之战,与上联所说“七擒”指的是同一个事件。“东和”中“东和”是说要与江东孙权进行联合。而“北拒”指的是要与曹魏进行坚决的军事斗争。实际上,“东和北拒”正是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蜀汉集团的建国方略。“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是说诸葛亮善于运用哲学思想建设军队,指挥作战。“水面偏能用火攻”指的是赤壁之战。在这场大战中,诸葛亮成功地说服了孙权,使孙刘两家结成联盟,并取得了大战的最后胜利。

不是写得很明白了吗!

诸葛亮 ,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孔明巧布八阵图,

诸葛亮
上联:收复刘璋的四川,还有张鲁的汉中(两川),设八阵图,六出(祁山,就是北伐中原),七擒孟获在五丈原点点四十九盏明灯(这是为了延长寿命的祈祷仪式,后来失败了),为报答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
下联:收复四川,安定南方少数民族部落,也是七擒孟获,联合东吴,北拒曹操,用兵决胜;最后一句是写赤壁之战

刘备,关于,张飞,曹操,周瑜,诸葛亮,等

和诸葛亮有关.对联中写了收西川、摆八阵图、六出祁山、七擒孟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