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怎样评价农民平均主义思想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1:24:49
主要想知道它的局限性

中国历来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大国,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农民的土地问题是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如何,关系历代政权的兴亡治乱和社会经济的繁荣衰替。唐代均田,故有贞观、开元之治;明初裁抑豪强地主,因而国富民殷。反之,如土地集中于巨富官绅,农民失所流离,则生产力遭到破坏,莫不酿成大规模农民起义。在封建社会中,农民是主要的生产者,土地是他们进行生产的命脉。农民要求获得土地,以平均地产为核心的平均主义思想,是他们阶级意识形态的主要反映。宋代钟相等人提出“等贵贱、均贫富”;明代李自成以“均田免粮”号召农民起义;降至清咸丰初,洪秀全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将农民平均主义思想制度化,从而发展到了最高峰。平均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想,有着它的演变过程、不同的历史作用和利弊。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时期,它是落后的、倒退的和反动的。但是,在反对封建地主所有制,打破封建大地产对农民的桎梏中,它不仅是一面鲜明的旗帜,而且是进步的和革命的,因为它起着推动生产力发展,解放生产力的历史作用。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这个以反对封建地主所有制、平均地产为基本内容和核心的农民平均主义的纲领,它的性质是属于那一种呢?是进步的抑是反动的呢?这个问题多年来颇有分歧。为要解答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把它放到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考察当时的土地关系和经济背景,看它是否符合当时农民的迫切要求,是否旨在解决当时社会经济的主要矛盾。如果对这些问题有更多更深刻的了解,则我们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将会更好地辨别其主流和支流、本质和现象,从而弄清其中正确和错误各自所占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