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里对左翼小说的名词解释!!明天考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12:21:54
明天考试!!!!

左翼小说指伴随着“普罗文学”(“革命文学”)运动的兴起而产生的小说写作潮流,其作者多为太阳社和后期创造社成员,主要有洪灵菲、蒋光慈、张天翼、柔石、丁玲、沙汀与路翎。茅盾为代表的“社会分析”派小说的出现,标志着左翼文学开始成熟。左翼小说创作的基本特征是题材开掘的巨大现实性;阶级视角的社会批判性以及广阔的生活图景。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左翼文学对于一般读者来说,不仅有几分陌生,甚至隔膜起来。提起左翼文学,人们往往想当然地认定: 无非是熊熊燃烧的火炬,炽烈而灼人,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积极作用, 但随着时光的流逝,今天只能作为历史的见证,而失去了审美的魅力。 诚然,左翼文学确曾有过传声筒式的直露硬涩与革命加恋爱的幼稚肤 浅,但若以为左翼文学不过如此,则是莫大的误解。须知左翼旗帜下, 既有鲁迅、郭沫若、茅盾、田汉、洪深等弓马娴熟的文坛宿将,也有 柔石、张天翼、丁玲、魏金枝、沙汀、艾芜、端木蕻良等崭露头角的 文学新人,他们以充沛的激情、敏锐的感悟与多彩的笔触,创造了一个广袤深邃、千姿百态的文学世界。只要以历史眼光与个性感悟去认真品味,就会领略到新鲜而耐久的无穷魅力。
血火交迸的红色的确是左翼文学的标志性色彩,但左翼文学对暴力并非一味地张扬,而是在充分肯定暴力反抗的历史必然性与正义性的同时也有分析性的审视,譬如茅盾的《动摇》。与京派、海派乃至更大范畴的自由主义文学相比,左翼文学以社会政治色彩见长,譬如茅盾的长篇《子夜》。左翼文学在泼墨般地描写社会与文化的恢弘画卷的同时,并未忽略幽曲深邃的心理世界,而是既注意从人的感情涟漪折射时代变迁, 又努力发掘其蕴涵丰富的心理矿藏。譬如柔石《二月》。
1930年鲁迅参加发起并领导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