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苏轼《扬雄传》的全文翻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5:38:31
苏轼写了,我要的是苏轼写的《扬雄传》的译文,谢谢
对不起,我打错了,是苏轼写的扬雄论,有哪位大哥能帮着翻译一下的,谢谢

从前关于人性的译论很多,但是没有统一的认识。最开始孟子认为人性本来是好的,而荀子认为人性本来是坏的,扬雄认为人性是好坏混杂的。而韩愈又综合前三人的观点,这种成孔子的观点,把人性区别为三个种类。他说:“普通人的人性能够变好也能变坏,但是高才智的和愚昧的人的人性不会发生改变。”他认为孟子、荀子和杨雄的观点,都是议论的普通人,而遗漏了才智高的人和愚昧的人。天下认为针对这个问题,大多同意韩愈的观点。
  唉,韩愈是不懂得什么是人性,却把它当成才智来讨论。人性和才智相似但是不同,他们的区别就像黑色白色的分别。圣人和小人共同拥有,都躲避不了的,才是真正的人性。
  但是才智和人性有本质的区别。不如树木,得到土壤才能生长,雨露、空气给它提供养分,无拘束的生长并最后长得很茂盛,这是树木的共同点,这就是树木的“属性”。结实的做成车轴,柔软的做成车轮,大的做成房梁,小的做成椽子。
  椽子不能当作房梁,车轮不能当作车轴,难道是他们的属性的原因吗?天下人谈论人性的人,都是把人性和才智混淆了说的,所以纷纷杂杂没有统一的观点。
  孔子说的普通人可以变好也可以变坏,但是才智高的和愚昧的人不能改变,是说的人的才智。对于人性来说,却没有判定它的本质是好是坏,他只不过说了“人的品性差不多,习性差别很大”而已。韩愈的观点,更加偏颇了,他把人性当成情感,情感加才智作为人性。所以他的论证讲不通。如果说人性真的是指淡泊无为,那么就不该再有善恶的说法,如果人性有善恶之分的话,那么他说的情感,就是我说的人性。人生下来都担心饥饿寒冷,都有和异性交配的欲望,如果对人说:饿了吃饭,渴了喝水,男女间的性欲,不是因为人的本性,能行吗?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不对的。圣人没有“人性”,就没法成为圣人;小人没有“人性”,就没法成为坏人。圣人把自己的喜怒哀惧爱恶欲这七种情感控制平衡,就成了好人;小人把这七种情感控制不好,就成了坏人。从这可以看出,好坏、善恶,人的本性能改变它,并不是人性具有的属性。况且谈论人性的人,怎么能从善恶方面分析呢!就算如此,扬雄的观点,就差不多很接近了。他说:“人的本性好坏混杂。培养好的方面就是好人,培养坏的方面就是坏人。”
  这之所以不同,只因为他不懂的人的本性不包括善恶,而以为善恶是属于人性的而已。
  世上才开始有人的时候,并没有善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