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25年前想到要做一个春节晚会的,当时的想法目的意义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03:04:48

黄一鹤的四大超前贡献

  第一次采用直播模式

  20多年前,当黄一鹤接到导演春节晚会的委派时就敏锐地看到,作为在中国最喜庆的节日里播出的晚会,春晚绝对不能板起面孔,如果继续采用录播的形式,全国人民就只能被动接受春晚的节目,就不会有全民参与的热情。黄一鹤当时做出了一个“胆大包天”的决定:采用直播的形式,用最灵活、最直接的方式吸引观众的目光。这一消息传出,举国皆惊,在一片怀疑的声音中,黄一鹤坚持进行电视直播。1983年,全国观众在电视中看到与晚会现场同步的文艺演出。那一晚,人人都觉得很新鲜,但时至今日我们才发现1983年的这次直播,对今后有多么深远的意义。

  第一次开通与观众互动电话

  黄一鹤的另一大贡献便是在1983年大胆采用了与观众互动的形式,开辟了电话点播节目的专线。那时候央视只能为春晚提供四部电话,这四部电话的铃声此起彼伏,大家不仅担心电话线路不够用,更是担心电话线路会不会因过热而引发火灾,因此当观众们迫不及待地打进电话的时候,工作人员们却准备了灭火器,在电话旁边严阵以待。

  ?第一次请港台演员上春晚

  ?黄一鹤的第三大贡献便是邀请港台演员来参加春晚,这在当时又是一次胆大包天之举。1984年,黄一鹤决定邀请张明敏与奚秀兰等港台演员来京参加春晚的演出。可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黄一鹤的节目单一直没有被批准。最后上级领导甚至发话说,黄一鹤你要是坚持请港台演员来,那你就别当这春晚导演了。在众人的瞩目之下,黄一鹤说,艺术家是要不断创新的,你要不让我请港台演员,那我就不当这导演了吧。在最后一刻,黄一鹤的想法得到了采纳。那年的春晚上,张明敏一首《我的中国心》感动了大江南北,令无数人落泪。海外媒体也对这届春晚给予了高度评价。

  第一次请专家来研究观众“笑点”

  黄一鹤的第四大贡献是记者偶然发现的。黄一鹤偶然提到说,那时做春晚,为了让观众开心地笑起来,他竟然请来了生理专家和心理专家。这让记者感到非常吃惊,那时候大多数人恐怕还不知道心理学为何物呢。“我们请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一起帮我们研究,观众看一个节目看多久会疲惫。”黄一鹤说,“看每次笑他们会笑多久,连续笑多久他们会感到疲惫。我们根据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