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北伐方向的一个大疑问,智者请进!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08:52:34
昔日司马懿打孟达,是出其不意,所以能胜利.那诸葛北伐为什么就不能来个声东击西,出其不意.他先出兵斜谷佯攻陈仓,然后在以最快的速度一举攻破上庸,魏兴二郡,达到出其不意的完美效果.
那这样打陈仓不就可以进行围城打援了吗?不就可以和魏军主力决战了吗?这可是诸葛亮梦寐以求的事啊!至于打上庸会引起东吴的误会,但两国同时出兵,胜算不就更大了吗.我想孙权是一个明主,他会看着大的利益不要,而取小的利益吗?所以孙权应配合蜀军出战,共同北伐.这不就从三条战线变成四条了吗?这样北伐的胜算不就更大了吗?

不错!陆逊是敌视蜀国之人,但如果孙权执意要伐魏,那陆逊也只有遵命.如果孙权也敌视蜀国,那就不会在夷陵之战后和蜀国修好.如果蜀国派一个能言善变的人去游说孙权,如邓芝.那他也可能回心转意同意的蜀军一同伐魏。至于打陈仓后,司马懿袭扰蜀军粮道,他有那种胆量吗?看后来他的反应——坚守不出,以逸待劳,定然不敢出兵袭扰蜀军粮道。就算司马懿有那种胆量,诸葛亮也可以象在五丈原屯田一样在渭河平原屯田,以解吃饭的问题。还可以派一支奇兵,袭扰魏军的粮道,让袭扰蜀军粮道的魏军也挨饿。因为陈仓是陇右和关中的咽喉要地,所以可以出奇兵蚕食陇右。再以陇右作为伐魏的基地,广积粮草,作好下一次东征的准备;还可以夺下关中和西凉的要道,再说服那里的官员投降西蜀。这样不就达到了诸葛亮的目的了吗?

”先出兵斜谷佯攻陈仓”属于北上但没有意义就算丢了陈仓司马懿也不担心因为附近关口太多了司马懿定会料到孔明不会怎么打仗攻下陈仓后何去?西有秦州东有新平,咸阳,武功.几乎一字排开等你来钻.况且3隘口有都离陈仓那么近攻下陈仓谈何容易.司马懿能不晓得这一点况且司马懿行事谨慎坚守不出你又能怎么样.最后还是要退兵.
"一举攻破上庸"那只会引起东吴的误会,因为离荆州过近,荆州又一直是吴蜀两家的名感话题.

围城打援不存在丢了陈仓司马懿不必再夺,他可以等孔明的下一步了,可是孔明就没有下一步可言了被动的很,司马懿只需袭扰蜀军粮道便可使其自乱而退兵.陈仓属于相战口得和失是长有的事没有必要去倾城增援.

东吴和蜀的关系很微妙其实真正可能吴蜀合作的时代应该是鲁肃在世的时候.鲁肃是真心想吴蜀联盟共同抗魏的人.后来的吕蒙,陆逊都乃敌视蜀国之人,包括先前的周公谨要不是曹操打到家门口他也不愿意跟蜀合作.后来关羽,张飞的死又多少于东吴有关,刘备为其弟们报仇又被陆逊所败,含恨而死.蜀和东吴能维持互不侵犯就是好事真心合作,几乎没有希望.孙权身边的人都不赞成他又怎会一意孤行.

鲁肃死后,吴,蜀结盟只是孔明一相情愿罢了

诸葛亮也不是神!

强悍,在下对这些都不太了解。

我认为如下原因:
1.用诸葛亮自己的话说,祁山乃用武之地.祁山不仅易守难攻,更也地势险要,在这里用兵,比的不是人海战术而是智谋.在史实上,蜀国全国兵力只有区区10万人,还是诸葛亮在夷陵之战后多年苦心惨淡经营才聚集的,根本没办法和兵力超过蜀吴总和的魏国相比,所以硬拼是不行的.若魏军在上庸到襄阳的路上层层设防,那怎么办?(看地图就知道上庸到襄阳只有那一条路).强攻是不行的,因为他五出祁山(史实就是五次,三国演义说是六次,其实有一次是魏军进攻汉中,因雨水退走了,两军根本没交战,诸葛亮也没参战,不信去看正版历史书!)的目地不仅是帮刘家成就帝业,更是以攻为守,保住现有的霸业.所以他用兵要很谨慎,不可以让那区区10万兵有闪失.
2.相对于上庸的层层设防,祁山则有三条路走(目标长安,攻下长安以及潼关,函谷关后可直下洛阳):一,祁山-天水-安定-长安.二,祁山-武都-长安.三,祁山-武都-陈仓-五丈原-汉中-长安.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