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学书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05 08:05:17
王羲之学书的译文

王羲之的学书经历
原文
文件
文件
王羲之的学书经历
临川郡城的东面,有块突起的高地,下临溪水,名叫新城。新城上面,有一口低洼的长方形水池,称为“王羲之墨池”。这里传说是王羲之幼年学书的地方。

王羲之幼年时,酷爱书法,极仰慕东汉书法家张芝,便在此池边练习书法,日久天长,池水因此变黑。史书上也说王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少年时才智并不出众。但他自从七岁从卫夫人习书法起,便能坚持勤学苦练。

王羲之除了不停的练习,也在不停的思考。相传他每天练习书法,累了,便在池边休息,心里不断在揣摩字体的结构、间架和气势。当时的文献曾记载他每当此时,便一边手随心想,一边在衣襟上勾勾划划。时间一久,把衣襟都划破了。

另—传说,有一次王羲之在书房里专心练字,书僮给他送去他平时最喜欢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吃饭,但王羲之连头也不抬。书僮没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亲自来劝他吃饭,不料当王夫人到书房时,却见王羲之手里正拿着一个蘸着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看到王羲之学书如此刻苦、书艺长进神速,作为启蒙老师的卫夫人自然十分高兴,甚至不无妒忌地说,这孩子将来必定有很高的成就,自己在书法上的名望恐怕也要为他所掩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眼界的开阔,王羲之不再满足于一碑一帖的借鉴和一二位师长的指导,他要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在详察古今,遍采众长的基础上,王羲之改变了晋代以前平板匀整的篆、隶书法,创造了飘逸潇洒的行书,骨力刚健的楷书、神采飞扬的草书这三种具有个人风格的字体。

王羲之成名后,还以自己勤学苦练终成大器的亲身体会教导同样爱好书法艺术的儿子王献之。相传,王献之开始临摹父亲的书法时,便问父亲可有什幺秘诀。而王羲之却指着院子里的十八只水缸对他说,秘诀就在这些水缸里,当你把这十八缸水写完时,自然就知道秘诀在哪里了。王献之遵父训天天从缸里取水磨墨习字,几年下来,这十八缸水果真被他用完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王献之的书法也就有了很大的提高,并最终创造出结构微妙、字体秀丽的“今草”,也成为一代大家,与乃父齐名,并称“二王”,又称“小圣”。

另外,还有一点是可以从史书上看到的,就是王羲之的谦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