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光、热、电论文各一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0 05:45:09

唉,我也要写~

自然界中有许多的电想象,我们小组主要是研究水中各种生物的电想象,次要的介绍了天然的电想象。我们小组在分工上主要是自己所选择的,资料是由大家各找一些,之后进行整理归纳,从而完成了这次调查,困难是有很多,但是办法总是比困难要多,所以我们小组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走向光明的大道……
简单的电想象有许多,比如:1. 带电: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叫物体带了电。
2.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1) 两种电荷: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2) 正负电荷的规定
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3) 电荷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 验电器: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3. 导体和绝缘体
1)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
如:金属、石墨、人体、大地及各种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2)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糖水、酒精等。

我国古代对电的认识,是从雷电及摩擦起电现象开始的。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就有了“雷”及“电”的形声字。西周初期,在青铜器上就已经出现加雨字偏旁的“电”字。
王充在《论衡•雷虚篇》中写道:“云雨至则雷电击”,明确地提出云与雷电之间的关系。在其后的古代典籍中,关于雷电及其灾害的记述十分丰富,其中尤以明代张居正(1525~1582)关于球形闪电的记载最为精彩,他在细致入微的观察的基础上,详细地记述了闪电火球大小、形状、颜色、出现的时间等,留下了可靠而宝贵的文字资料。
在细致观察的同时,人们也在探讨雷电的成因。《淮南子•坠形训》认为,“阴阳相薄为雷,激扬为电”,即雷电是阴阳两气对立的产物。王充也持类似看法。明代刘基(1311~1375)说得更为明确:“雷者,天气之郁而激而发也。阳气困于阴,必迫,迫极而迸,迸而声为雷,光为电”。可见,当时己有人认识到雷电是同一自然现象的不同表现。
尖端放电也是一种常见的电现象。古代兵器多为长矛、剑、戟,而矛、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