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司马迁对读书的共同观点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1 12:49:00
速度~~快
是孔子和司马迁共同认为读书的目的!

一,孔子的入世观。孔子强调学以致用,强调入世救世。一心想建立一个有轶序,安定平和的理想社会。但是,孔子的那套观点,显然不能迎合诸侯林立的春秋末期。更不能使那些篡权自居的大夫公卿们满意。所以,孔子的政治理念自始至终没有完全施行过,到了后世,孔子的一些观点,则被当权者利用修改,儒学也完全沦为统治者的工具。不过,孔子的入世观,是积极的,是向上的。这点,远远胜于老子、庄子、列子、杨朱等人的避世消极态度。
  二。孔子没有迷信思想。论语中有句话叫做:子不语:怪力乱神。对于一些当时无法解释的现象,孔子采取怀疑不置可否的态度。并不是像当时的一些从政者那样,归结为神怪之事,强行祭祀。这点,庄子在他的著作中也是给予肯定的。庄子说过: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何为六合之外呢?即是天、宿命、鬼神等等。所以,孔子在这些事上的态度,是远远胜过同时代的一些学者。
  三。孔子的儒学观点。孔子的儒学观点其实很简单,谈的无非就是一个仁字。那何谓仁呢?忠君(爱国)、孝亲、宽恕待人。能做到这三点,就算是一个仁爱之人。而且,孔子讲的并不是后世儒者所推崇的礼为先,而是讲的本质。在论语中有这么一段话: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谓之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这段话的意思呢,就是说本质。孔子对子游说,孝顺父母并不只是赡养那么简单,还要在态度上思想有孝敬的本意。所以,孔子是一个非常务实之人。
  秋秋所学甚浅,但是觉得这三点的确是难能可贵。而且,孔子本身的品质,也是值得后人敬仰。孔子因材施教,不耻下问,讲学中,有错误的地方被学生指出,马上改正。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许多,看完论语,秋秋慨然而叹,如此良师,今世何处能寻?
  当然,孔子也有一些错误的观点与言论。比如说复古,还有轻视劳动。其实,在复古问题上只说明孔子的一些理想化的观点。而轻视劳动也是有其因的。
  孔子少时有寡母带大,少时也经历了不少磨难。孔子少时从事劳动,深知劳作之辛苦,所以,对他的学生们,也是希望他们能够成材,而不希望他们走自己当年一样的道路。颇有做父母望子成龙之意。
  而且,今人看古人的著作,应是有选择的看,而不是一味盲从。所以,对待孔子的言论,也应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
  史记》一向被称为“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