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等鲁迅死了才去研究他的作品?他还活着的时候为什么不问他?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04:09:44
如题

中国人一直都喜欢向已故的人学习,雷峰活的时候没人知道,死了之后才成为中国百姓心中的英雄;焦欲禄生前有几个人知道他?死了之后才被颂扬,孔凡森也是一样。当年的英雄徐洪刚现在还活着吧,所以人们把他忘了,忘了还有这个英雄的存在;蒲松龄的《聊斋》等他死后才被传阅。中国人,就是喜欢追悼,追悼人的事迹,追悼人的文学,追悼人的历史,就是这样。所以才有“流芳百世”和“遗臭万年”。

鲁迅活着的时候,他的作品同样相当出名,同样许多研究者!

不同于杜甫、蒲松龄等人,是死后才发现的

你真的认为鲁迅写的很好吗?
他写的很多东西是经不起推敲的。
而且他的做人很成问题。
不过他老是躲在日本人的保护下,这个不做评论。

严重同意fly0fei的观点!!
就是这样,什么都得死后在歌颂

很多人都是这样啊 死了才去追封 人大多都是这样 只有失去的才得到人的重视

鲁迅活着的时候固然有许多的研究者了,但鲁迅活着时的名声远没有他在解放后那么显赫。鲁迅被塑造成了神后,才有了众多的吃鲁迅的人。至于活着时不去问他,一是前面已经说过了,他当时还没有那么出名;二是你去问,他也不一定会告诉你的,比如鲁迅与周作人失和之迷,当事的两人及知道内情的人都三缄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