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储蓄是否属于银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4/28 00:21:15
邮政储蓄现在是否是否属于银行

我国邮政储蓄始办于1919年,新中国成立后,人民银行于1951年委托邮政部门代理储蓄业务,1953年停办。
  1986年的邮政储蓄最初被人民银行界定为只存不贷,其吸收的存款有65%以上来自农村。1990年,邮政储蓄存款由代办改为全额转存人民银行,由央行支付利息;该利率远高于邮储系统支付给储户的利率,邮政系统据此坐享着一笔稳赚不赔、毫无风险的巨大利差收益。自1996年至2002年,央行连续8次降息,但邮政储蓄的转存利率仍远高于同期商业银行交存央行的准备金利率;譬如,仅仅2002年当年,央行就向邮政储蓄支付了180亿元的转存利息,成了邮电分拆之后中国邮政最主要的利润来源。
  1992年和1998年,人民银行提出的两次邮政储蓄改革尝试皆因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而没有结果;而据说人民银行在邮电尚未拆分之时就已经开始酝酿,要将邮政储蓄从邮政中独立出来,成立邮政银行。199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人民银行首次提出通过组建邮政储蓄银行来解除邮储转存政策给自己带来的支付压力。直到1999年,国务院才会同人民银行对此作出明确批复,表示同意组建邮政银行,宣告挂牌只是等待时机,但很显然,其中涉及的各种利益错综复杂,一时也难以理顺,所以最终也被搁浅。
  2003年8月1日,人民银行提出,邮政储蓄的转存应该实行新老划断,准予此后新增的存款可以由国家邮政局自主运作,但放贷获利仍为禁区;原有的存款(约8290亿元)继续按4.131%的利率转存在人民银行;央行的邮储“包养”政策至此终结,转存款利率下调,甚至比商业存款的一年期利率还低,邮政储蓄当年因此一项就减少了45%左右的收益。没有了旱涝保收的转存利息,邮政储蓄开始被迫为自己吸收的存款资金苦寻出路。2003年,国家邮政储汇局新增存款1496亿元;2004年新增1750亿元,也就是说当年能真正走向市场的邮政储蓄资金已经高达两千亿元左右。据其内部人士预计,截至2005年底,已有将近4000亿的资金游离在人民银行的监管之外。

“我和邵小花”的回答错误。

邮政储蓄在邮储银行成立之前不能算是完整意义上的银行,因为它只能吸收存款而不能发放贷款。邮储银行成立以后就是真正的银行了。

业务上并非由中国银行管理,而是由央行和银监会管理。

各地方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