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营建北京、迁都北京的主要原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11:29:18

燕王朱棣起兵北平,夺得皇位,登上皇帝的宝座,从燕王变成了明成祖,并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正月将北平改称北京
把首都从南京迁到他的“龙兴之地”北京。他之所以要迁都北京,主要原因是由于北京“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南襟河济,北枕居庸”,“关口不下百十”,“会通漕运便利,天津通海运”的优越地理位置。此外还在于为了控制北方和东北地区,以维护全国的安定。于是,在永乐四年(1406年),朱棣便分遣大臣赴各地督民采木,烧造砖瓦,并征发各地工匠、军士、民工,开始了营造北京的筹备工程。永乐十五年(1417年),大规模营建北京的工程正式开始,至永乐十八年(1420年)方告完工,永乐十九年(1421年),朱棣颁诏正式迁都北京。

主要原因是夺了侄子的皇位后,在大火中没有找到侄子尸体,就以为其没死,他在南京住了几天,夜夜做恶梦,况且政权也不是很稳,最后还是想自己老家(北京)安全点的,于是就回北京了,后来还叫郑和七下西洋,表面上是与海外国家的贸易来往,私下里是让郑和去打探其侄子的下落。

朱棣在南京做皇帝,一刻也没有忘记他的军事与政治根据地北平。当年,他就改北平为北京,作为陪都,并着手迁都北京的工作。

北京在辽和金代都做过都城,元代称为大都,更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虽然在元朝末年,北京城市受到严重破坏,经济凋敝,人口减少,但是北京在政治、军事上的重要性却更突出了。当时,威胁明朝安全的主要力量,仍然来自退守到关外的元朝残余势力,他们一直想打回北京,复辟元朝。将明朝的京城迁到北京,将能更有效地组织力量,抵抗元朝残余势力的侵犯。明成祖就曾多次从北京出发,征讨瓦剌等蒙古贵族。

明成祖在北京镇守过二十多年,既熟悉那里的一切,又有盘根错节的势力和深厚的感情,建都北京,自然更能巩固他的统治。

早在永乐元年以后,明成祖就多次命令将江苏、浙江、山西等九省大批富足的居民迁到北京;又在昌平营建他的陵墓。

公元1416年,他命令文武大臣讨论营建北京城的方案。第二年,任命泰宁侯陈为营建北京的总指挥,前后从全国各地招来二十多万工匠,上百万的民,还有难以计数的军队。建城所需材料来自全国各地。百年以上的珍贵木材,是从湖广、四川、贵州等地采伐,经过千山万水运送到北京的;城砖与墙砖,则在山东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