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庄的历史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3 14:51:43
北京地区有一个亦庄,古代的时候这个地方是用来做停尸房的吗?还是另有所用?

亦庄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是一个不足百年的小自然村。明清时期属皇家猎苑——南苑的一部分,地处古永定河流域,地势低洼,泉源密布,多年的河水、雨水和泉水汇集,形成几个很大的水面,因地势靠城南,紫禁城北的积水潭在城北,有北海子之称,于是南苑被称为——南海子。

位于皇城近郊的这方水乡泽国自然让人关注,自辽金时起封建帝王就在这里渔猎;生活草原又善骑射的蒙古人也相中了这块水丰草茂的游猎胜地。元世祖蒙古中统元年,忽必烈来到燕京,即现在的北京,在这里圈建了 “广40顷”的猎场,取名“下马飞放泊”,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赶走了居住在海子里的居民,扩建殿堂宫室,四周修砌围墙120余里,把元时的猎场扩大了几十倍,供自己享用。

清军入关后,南海子又称南苑,虽然后来建起了西苑、北苑,但这里仍是当时北京地区最大的猎场。明代时,南苑只有四个苑门,清代增辟为九门。乾隆年间还开设了十三个“角门”,又在南苑里增建行宫、庙宇数处,令南苑更加壮丽庄严。

自清朝末年,帝国主义列强的铁蹄踏入南苑后,明清两代苦心经营的南苑就一蹶不振了。清政府为弥补国库空虚,稳定政权,在光绪二十八年六月设立 “南苑督办垦务局”,出卖了南苑的土地,将“南苑内闲旷地亩招佃垦荒”。封闭了六百多年的南苑开始得到开发。历史上有名的大太监李莲英的广德庄、富源庄,北洋军阀段祺瑞的振亚庄等,后来都化为地名一直流传至今。今天,猎场、行宫、庄园的辉煌已难再重现,见证这段历史的只有一些残留的石碑和大红门、小红门、旧宫、鹿圈、角门等这些地名了。

清代末年,政府派兵驻扎南苑,为便于京城守卫和运输军需物资,特地修筑了“京苑铁路”。小火车的通行将这里带入了经济发展的轨道,随后又是南苑机场的通航将亦庄引上了腾飞的航道。南苑机场起初是只供航空学校培训驾驶员,到了上个世纪30年代就已经成为华北较大的机场之一了。每周都有航班飞往上海和广东,是迄今为止首都北京正在使用的机场中,建设年代最早的。

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南郊农场和红星人民公社的出现,使这里成为北京重要的副食品基地,每天为首都人民供应鲜奶、鲜鱼以及大量的鸡蛋和菜。

曾经是河湖纵横、清泉四溢的水乡泽国,曾经是禽鸟翔集、奔马驰骋的皇家猎场的亦庄,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