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发音是古汉语发音受满族语音影响下形成的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20:46:41

不是, 普通话是在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北京口音为标准音,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为语法的.

是受满洲人发音影响的结果。
古汉语音调可不只四个音调那么简单。

不是

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远/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这首《朋友》,是1917年2月1日发表在《新青年》二卷六号上的一首白话诗,作者是胡适。也就是在这一年的1月1日,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文学改良刍议》的文章,提倡白话文,此文被认为是中国文学革命的第一声进军号角。1918年1月起,当时正由北大6名教授编辑的《新青年》开始完全用白话文刊行。

1918年11月23日,教育部正式公布“注音字母”,统一汉字读音,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套“汉语字母”。1920年1月12日,教育部发布训令,要求小学一二年级国语从当年秋季起用白话文取代古文。同年3月,教育部要求小学各年级一律废除文言教科书。白话文的采用很快扩展到中等以上学校。

1928年,教育部下设“国语统一筹备会”,发布“各省市县推行注音符号办法”,提出目标是:“应当在最短时间,使全国识字的人利用注音符号,教导全国不识字的人从使用注音符号,进而认识文字,以达到全国人人识字的目的。”同时,采用许多宣传方法,如每年印发注音字母单张和年历约10万张以上,并在行人多、繁华地点的墙壁上油刷注音字母。上图为1928年
拍摄的北京天安门西墙的照片,墙上十分醒目地书有一份文件:右侧开头为“国语统一,言文一致”,随后是文件标题“注音字母”,接着即为注音字母表的40个字母,落款应该是“中华民国教育部国语统一会”。

1955年“国语”改称“普通话”。50年代开始,白话文又有新的发展:废除“等因奉此”的文言公文,公文一律改为白话;废除半文半白的“新闻体”,提倡报纸文章口语化;大量出版用白话翻译文言的古书。1958年公布《汉语拼音方案》,它是“国语罗马字”的简化和改进。小学生入学首先学习拼音,利用拼音学习汉字。

1982年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准确地说是北方方言受各外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