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表示平民的词有哪些?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8:54:38
请问各位,古代表示平民或者说贫下中农的词语有哪些?
谢谢

由于社会制度、文化习惯等各方面的原因,古代对老百姓的称呼带有一定的等级观念。或因其被虏获而称为“黎”“隶”,或因其众多而称其为“庶”,或因其衣食住行简陋而名之 曰“白”“黔”“褐”,或因其劳役而称其为“野”“丁”等。
黎民、百姓是古代称呼普通民众最常用的词,与黎民近义的词有黎庶、黎氓、黎苗、 黎甿、 黎烝、黎首、黎庶、黎元等,都具有民众之意。这些词语长期活跃于古代汉语中,如杜甫名篇《自京赴奉县咏怀五百字》中有诗句:“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这里的“黎元”就是指的老百姓。
战国时称老百姓多用“黔首”一词,这是当时的流行语,在《吕氏春秋》《战国策》《韩非子》等书中均曾出现。“黔”有“黑”的意思,古时候老百姓不能戴冠,黑黑的脑袋露在外面,所以被称为“黔首”。秦始皇时期还特别下令,要求将老百姓固定称为“黔首”。
古代社会等级森严,老百姓只能穿着麻织的布,这些土布相对于丝织的“帛”来说,质粗而价格低,所以“布衣”就成了平民百姓的代称。又因为平民长穿白色衣服,也以“白衣”代指百姓。百姓又称作百士、白丁,指没有功名的人,如刘禹锡《陋室铭》就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另外“氓”也是古代对老百姓(多是指失去土地外来迁移的居民)的称呼。而草民、生民、平民、小民、民众、平人、丁口、野人也有百姓的意思。

黎民 黔首 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