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姓家族的天子地位会不会深入人心,像日本天皇一样,一直把持帝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4 08:47:29
周亚夫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使《春秋》大一统的思想深入人心。光武中兴使刘姓家族重上帝位。如果蜀汉统一天下,那么刘姓家族的天子地位会不会深入人心,像日本天皇一样,一直把持帝位?
我的意思是如果再发生内乱(假设蜀汉统一中国之后发生的内乱),大家会拥护一个刘姓皇室的苗裔继续做皇帝,重新统一天下,继续中兴。

当然不会了,日本天皇一直都是一个血统一个家族,而中国先是禅让制,不同家族之间传位,后来是奴隶和封建时代,在汉代之前,夏 商 周 之更替已不可能让中国形成同家族相传的传统,实力称王的传统不可能因为平定七国之乱,光武中兴就能发生根本改变。

逐鹿中原,胜者为王,这是中国的历史传统,先有尧舜禹禅让,后夏商周有三代,到秦始皇已经是代周了,更不要说刘邦了。战国时候邹衍就已经开始宣传五行之德,循环有天下的理论了。
陈胜吴广起义就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观点,陈胜之流已经是社会底层了,可见日本人所谓万世一袭的东西,在中国人是完全不在乎的。
欧洲则很有趣,欧洲人很看重血统,有时候一个国家费劲千辛万苦实现民族独立,却非要找一个外国的名门之后来当王,即使这些家族与自己国家没啥关系。

“我国自秦以后绝大部分内时期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在这样的国家中,君主的德行、政绩是极端被看重的,如有差池就可能陷入万劫不复。”
此话诧异,照你这么说,中国在二千年前就成了相对民主的国家。如果君主的德行、政绩真的被极端被看重的话,那么封建王朝怎么会覆灭。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灭亡都是由于积重难返。(暴政导致的民变或外族的侵略)
汉武帝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是为君权服务的,哪个皇帝会真的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标准做。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策略使得儒家思想正式确立了它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正统地位。孔子认为施仁政的仁君才是君主的典范,荀子也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由此可知,儒家注重的是君主在国家前途命运中的导向性作用,儒家讲忠君,但忠君是为了爱国,落脚点在爱国上。当忠君和爱国矛盾时,舍忠君而取爱国。故不重民,不重社稷,不施仁政的君主是应该被取代的。我国自秦以后绝大部分内时期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在这样的国家中,君主的德行、政绩是极端被看重的,如有差池就可能陷入万劫不复。
在日本,公元645年发生大化革新,仿照唐朝律令制度,建立起天皇为绝对君主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但是公元12世纪末,由于武士阶层掌握实权而成为封建军阀割据的幕藩体制国家,史称“幕府”时期。此时王权较弱,天皇成为傀儡,而诸藩大名或将军为了不成为众矢之的又不会取而代之,可能更有利于万世一系。

看东汉的历史,儿皇帝,宦官外戚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