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结核如何诊断?谢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16:03:13

X线照片在脊柱结核诊断方面有其重要意义,它能明确病变的部位、范围、程度以及椎旁脓肿的情况。但其分辩率、对病变范围的揭示以及椎管内是否受累都有较大的局限性。CT扫描分辩率高,能清晰显示病变范围及普通X线片难以发现的一些问题,其优点为〔3〕(1)易于发现松质骨死骨片和椎旁组织及腰大肌影内的细小钙化。(2)显示脊柱结核病变突入椎管的范围和其狭窄的程度。(3)明确椎间盘和椎体附件结构受累情况(椎间盘破坏X线片上难以显示)。(4)明确椎体前部轻微的破坏和椎体前缘浅在的凹陷性缺损。(5)对脊柱结核分型有一定帮助(椎体型、前缘型、附件型)。(6)CT导向可精确地提供穿刺活检的部位、深度、安全可靠。缺点:有时与多发性骨髓瘤、转移瘤等鉴别比较困难。
  磁共振检查(MRI)其信号具有多种成象参数,检查时能随意切取受检部位的横断、冠状与矢状面断层图象,图象十分清晰,对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极大价值。吴振华等〔4〕曾探讨脊柱结核的MRI表现并和脊柱转移瘤鉴别,选择20例经手术证实的脊柱结核和10例临床证实的脊柱转移瘤分别观察椎体、椎间盘、附件破坏的情况,脓肿的有无,MR信号的变化,硬膜囊和脊髓受压的位置和原因。结果脊柱结核椎间盘均破坏变窄,椎体破坏位置多靠近椎间盘,只有3例附件破坏,20例均有脓肿为从前方压迫硬膜囊和脊髓的主要原因,少数为楔状变形的椎体。10例脊柱转移瘤椎间盘均未受累,MR信号正常,9例附件破坏,压迫硬膜囊和脊髓的原因为变形的椎体和硬膜囊后方的硬膜外转移。由于脊柱结核和转移瘤均有自己的特征性MRI表现,故对两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极大的价值。但因检查价格较贵,设备未普及,故尚难以广泛应用。
  B超检查脊柱结核的椎旁或腰大肌脓肿对确定手术指征、选择切口和术式都有参考价值。马化峰等〔5〕报告114例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椎旁或腰大肌脓肿应用B超诊断的结果,并与X线片对照。B超诊断符合率86.84%,X线片为68.42%。B超声象图能确定脓肿的有无、大小、位置、数目和脓肿的性质。它能弥补X线片诊断的不足,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对治疗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必须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尤其是X线照片做出综合判断,才能提高准确率。
  (摘自南京--李承球)

去医院拍片子.就可以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