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首歌》的工作模式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2:24:24
以前看《同一首歌》只是在大陆地区巡回演出,里面的歌手什么的也大部分是大陆的。后来港台的也可以进来了,新加坡的 马来西亚的都来了。感觉成了一个明星演唱会的模式。可是它的工作体制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是不是孟欣(总导演)想让谁上台就去联系谁 如果那个明星有档期就可以来参加演出 然后给一定的出台费。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希望了解它的人给我一个详细的回答!谢谢!

《同一首歌》栏目定位初衷是公益性,后来该栏目发展成为半“公”半“商”了,最后是纯粹的市场运作。

栏目组以前对内地演员说是公益,给港台演员却付很高的出场费。现在每期所有演员的出场费是百万左右,舞台、灯光、音响、冷烟火百万左右,交通、劳务、其它等费用50万左右。
在演出费上,按常规的明星阵容,内地演出是400—500万,如果赴港、澳、台等地,这个数目还不够。目前,参与栏目市场推广的有几家文化公司。去掉所有支出,每期栏目组剩余100万以上。
由于该栏目的影响力很大,故很多政府、企业愿意承办。虽然是在广场演出,但仔细观察,每期都有企业参与。

目前价格,南方城市每场450—600万,北方城市400—500万,市场推广( 联系演出城市,不乏有回扣 )的文化公司提成10%。
一般当地城市财政出60%—80%,企业 出20%—40%。
节目为了“彰显公益性”,当然不能突出赞助单位。本来“走进 * * ”就起到了广告效应。对于出钱单位的回馈是“隐蔽式的”——参与演出的当地歌迷、现场采访的观众,或衣服上印有企业的名称,或提到他们是某某单位的,还有节目花絮里的背景板、彩球、企业( 含学校 )画面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