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和亲政策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01:04:03

有人在谈到开放时,将中国的某地曾被外国人占领,也视为开放的象征,继而提出殖民统治和战争将有助于民族融合,却对历史上如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一类的民族和亲现象,反看作是耻辱而冷嘲热讽。自然,过于明显的思想谬误很快就遭到人们正义而深刻的痛斥,但对于一些似是而非的论调很多人却有些不知所措了。这里仅就历史上有关“和亲”的现象作一点描述,或许能对某些问题的思考有些启示,并就教于方家。
在人类社会的远古时代,为了生存的需要,部族之间的争战是很频繁的。如在古黄河流域,黄帝和炎帝的部族之间就发生过大战,后来出于共同利益的要求,他们结成了联盟,两个部族联姻通婚,“亲密接触”,繁衍壮大,终于成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我们常自称的“炎黄子孙”,实际上就是早期民族融合的产物。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人类自身的社会性的认识更深刻了,也更理性了。到春秋战国时代,天下大乱,各分封诸侯争斗不已,各国出于政治或军事利益的需要,往往结成各种形式的联盟。这个时候,“和亲”或者叫“联姻”就以很常见的形式应运而生了。在那个阶段,一个国家的国君或贵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另一个国家的国君是很显赫和荣耀的事情,绝不是什么耻辱。在北方一些周边国家,与当地的少数民族联姻也是很普遍的,一般多是部族的领袖将自己的女儿嫁到宫廷里为妃为后。这些故事只要翻一翻《东周列国志》,屡见不鲜。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国家的统治者在纷乱的政局中寻求支援和保护,另一方面也对他们周边的环境确实起到了相对稳定的作用。至少在他们要拔刀相向的时候,要多上一层考虑:子孙后代可是有着亲缘关系的。这方面最突出的例子,就算秦国和晋国了,他们可算是世为联姻,曾并列于“五霸”之中,以致给后人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成语,一说起结“秦晋之好”,那就是指婚姻大事了。当然,这有时也使事情更为复杂,当晋国发生宫廷政变时,秦国悍然出兵平乱,弄得“国事”“家事”不分了。不过总的来说,这种联姻已具有社会政治意义了。
到秦汉以后,随着国家的统一,疆土的开拓,人民更希望有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这个时候减少和平息无谓的征战,是历史的要求。昭君出塞的故事对昭君个人来说,可能是一场悲剧,但对于那一段历史时期来说,却是民族和睦相处的美谈。要知道,王昭君及后来的文成公主并不代表她们个人,虽然她们并非皇帝的亲生女,但她们代表的是皇室,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代表一个国家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