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自然博物馆的解说词哪有下载的啊?急~万分感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3:53:39
用于到那当讲解员需要。
相关资料也可以啊
不一定要很全

网上确实没有,你不可能在网下载得到哦!

重庆自然博物馆北碚陈列馆于近日重新开放。该馆不仅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据悉,改造后的展览分为脊椎动物陈列、古生物进化陈列和恐龙化石陈列三大主题。在古生物进化和恐龙化石陈列区,有贵州龙、鱼龙、长鼻翼龙以及恐龙蛋化石群、恐龙脚印等珍稀化石。
在脊椎动物陈列区,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白鲟等千余件标本和模型。消息来源:重庆晨报

北碚文星湾的重庆自然博物馆陈列馆,曹幼枢副研究员说,重庆市民是“熊猫”的命名者,但他们自己却从不知道。

1944年12月,卢作孚创建的中国西部科学博物馆(重庆自然博物馆的前身)开馆,展出各种动植物的标本,其中包括一种川康特产的世界珍奇兽类“华熊”(中华白熊),也称“猫熊”。最初是将其毛皮钉在墙上,后于1947年制成姿态标本,并专辟一室作自然生态环境布置,配合松柏、毛竹、杂林和雪山远景油画等,开国内先河。

这只我国博物馆中的第一只“活化石”熊猫标本,十分受观众青睐,北碚和重庆的很多市民都是举家前往观看。其标牌上面一行是拉丁文学名“Ailuropodamelanoleucus”,下行是中文学名“猫熊”。当时中文书写是自右至左,而参观的人却都按上面拉丁文的字母顺序自左至右,把中文学名念成“熊猫”,连报纸记者在报道中也写成“熊猫”。经广泛传播,这个以讹传讹的错误名词反而成了家喻户晓的习惯称谓,很难纠正。于是,以后的人们都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