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选‘熊猫’来‘烧香’?有啥深意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0:46:25
为什么选‘熊猫’来‘烧香’?有啥深意吗?

评论:'熊猫烧香'究竟在祈祷什么?2007年01月24日 星期三 18:20如果抛开法律和道德层面,单从技术角度来分析的话.“熊猫烧香”真乃我国信息安全界的一大“国宝”,从另一 个角度来说,它至少让大家明白了中国网民的网络安全和反病毒的基础知识和意识有待提高,也让各大病毒厂商从自己吹捧的各项专利技术和各种“国际领先水平” 的头衔中彻底醒悟了过来.拥有众多的反病毒专利技术和“国际领先水平”的杀毒软件在可爱的“熊猫”面前是如此地不堪一击,往往总是在病毒出尽了风头,危害 了数十万用户之后,“专杀工具”才终于姗姗来迟.有人说是“非典”成就了如今一整套的完善卫生预警体系.那么我们可不可以类似地说,正是因为“熊猫烧 香”、“威金”,“魔波”等一系列病毒,才使得脆弱的网络变得更加的坚固,才使得人们的防范意识和防范常识更加的深入人心.况且“熊猫烧香”在目前看来, 并不是为了经济利益,与各种金钱至上所驱使的流氓软件,诈骗的QQ尾巴相比,或许它烧香只是为了祈祷人们更好的防范网络的安全.

“熊猫烧香”本身 “熊猫烧香”是一个传染型的DownLoad,使用Delphi编写,从技术上来说它并没有什么创新之处,却借鉴很多经典病毒,木马甚至是流氓软件的技术 优点.综合成了一个拥有可爱的图标却让人闻之色变的病毒.任何一个技术单一拿出来杀毒软件都能应付,但是综合到一起这只“熊猫”却反过来让众多杀毒软件成 了它“烧香”时的拜忌品.它的运行原理并不复杂,无非是“复制文件到系统目录和根目录”,”添加注册表启动项“,“利用微软自动播放功能运行”,“针对计 算机本身攻击弱口令”,“利用IE浏览器漏洞在网页文件中添加脚本代码”等等一些并不算“最新先进”的技术.但就是这些“不算最新”的技术却在全国上下揭 起了一股“烧香”热潮.

由此说明,我们有大部分网民缺乏最基本的网络安全防范知识,也缺少良好的上网习惯.如果用户能及早打好系统补丁, 为系统管理帐户设置复杂无规律的密码,关掉一些不需用到却存在安全隐患(如139,445等)的端口,,同时关闭非“系统必须”的“自动播放”功能.对. gho 的系统备份文件设置为“只读”,那么“熊猫烧香”也不至于流传这么广,这么快,也不至于很多企事业单位整个局域网电脑都集体“烧香” 再来看看我们的各大杀毒软件厂商在这个“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