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散》是谁的作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9:48:39

嵇康

琴曲《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史记》上记载,这首曲子讲述的是战国时期一个叫聂政的韩国义士为好友刺杀政敌韩国宰相的故事。故事体现了一种“士为知已者死”的情操。另有文献记载的故事情结与《史记》有些出入,说《广陵散》讲的是聂政为父报仇的故事。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违了期限,被韩王所杀。聂政为了报仇自毁面容,并苦学琴艺。10多年后,进宫为韩王弹琴时,从琴腹内抽出匕首刺死韩王,他自已同时也壮烈身亡。

《神奇秘谱》所载《广陵散》,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共45段。乐曲定弦特别,第二弦与第一弦同音,使低音旋律同时可在这两条弦上奏出,取得强烈的音响效果。

《广陵散》之所以能跻身十大古曲之一,还得部分归功于嵇康。魏末著名琴家嵇康因反对司马氏的专政而惨遭杀害,在临行前嵇康从容弹奏此曲以为寄托,弹奏完毕他叹息道,《广陵散》今天成为绝响。之后《广陵散》名声大振,人们在理解这首乐曲时又多了一层意义,它蕴涵了一种蔑视权贵、愤恨不平的情绪。

《广陵散》一曲,渊源已久。东汉末至三国时,《广陵散》已在流行。汉应璩(190~252)与刘孔才的书信中言及“听广陵之清散”。魏嵇康的《琴赋》中提到的琴曲亦有《广陵止息》。嵇康因善弹此曲而闻名一时,即使到了刑前,仍从容不迫,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
隋唐以前,《广陵散》与《止息》尚为2曲。唐代始见有称《广陵散》为《广陵止息》之说。唐李良辅撰《广陵止息谱》一卷,为23段,见于《新唐书 · 乐志》;唐吕渭撰《广陵止息谱》一卷为36段;宋元时《广陵散》已增至44段。
《广陵散》与聂政故事相联系,始见于宋元人的诗文,乐曲的规模、调式、乐段的标题等,与今日所见的《广陵散》谱大抵一致。今所见《广陵散》谱重要者有三:一为明朱权《神奇秘谱》本;再,明汪芝《西麓堂琴统》有两个不同的谱本,称甲、乙谱。此3种不同谱本经琴家研究,以《神奇秘谱》的《广陵散》为最早,也较完整,是今日经常演奏的版本。全曲共45段,即开指1段、小序3段,大序5段、正声18段、乱声10段、后序8段,谱中有“刺韩”、“冲冠”、“发怒”、“投剑”等分段小标题。全曲贯注一种愤慨不屈的浩然之气,“纷披灿烂,戈矛纵横”,以致朱熹指斥“其曲最不和平,有臣凌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