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酯为什么可以杀虫?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2:55:35
菊酯是什么?为什么含菊酯的化学品能杀虫,什么原理?

1、原因:菊酯可以扰乱昆虫神经的正常生理,使之由兴奋、痉挛到麻痹而死亡。
2、简介
  除虫菊酯是一类能防治多种害虫的广谱杀虫剂,其杀虫毒力比老一代杀虫剂如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提高 10~100倍。拟除虫菊酯对昆虫具有强烈的触杀作用,有些品种兼具胃毒或熏蒸作用,但都没有内吸作用。其作用机理是扰乱昆虫神经的正常生理,使之由兴奋、痉挛到麻痹而死亡。拟除虫菊酯因用量小、使用浓度低,故对人畜较安全,对环境的污染很小。其缺点主要是对鱼毒性高,对某些益虫也有伤害,长期重复使用也会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
3、加工工艺
  除虫菊酯的主要来源是除虫菊植物的花朵,根、茎中也含有除虫菊酯。
  除虫菊酯通常采用低温萃取,其加工工艺如下:
  干花造粒——低温萃取——溶剂回收——除虫菊酯产品

除虫菊酯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三方面:
一、和DDT的作用机制相似地改变离子通道学说:
在轴突膜上也存在一类拟除虫菊酯受体,它也是个空隙,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和受体物理性结合后,改变了膜的三维结构,从而改变了膜的通透性,具体地讲是使Na+通道延迟关闭,负后电位延长并加强,导致产生重复后放。
二、和DDT相似地抑制了外Ca2+—ATP酶,导致了外Ca2+浓度降低,从而降低了阈值电位,使之更易引起重复后放。
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可能刺激r—氨基丁酸(GABA)的释放:
昆虫运动神经元和肌纤维形成的突触有两类:一类是兴奋性,递质为谷氨酸盐;另一类是抑制性突触,递质为GABA。GABA的释放引起K+外流,Cl-内流,造成膜超极化,使之更难产生动作电位。
GABA是抑制性突触的神经递质,存在于神经——肌肉连接点,估计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引起的如击倒、麻醉等症状可能和刺激GABA的释放有关。即,拟除虫菊酯抑制了Ca2+—Mg2+—ATP酶的活性,造成细胞内Ca2+浓度上升,启动前膜释放神经递质GABA,同样影响了Na+ 、K+的通透性,干扰了兴奋传导,但具体毒理机制尚不清楚。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中毒昆虫死亡:
A、 重复后放导致一类神经毒素的产生;
B、 神经系统的全面破坏,传导阻断;
C、 其它组织病变,如失水及组织坏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