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童谣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3:02:50
语文童谣不要多于100字.

童谣是儿童中流行的歌谣,是儿童歌谣的简称,它反映了儿童对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的各种认知和心态,歌唱了他们的生活、亲情和意趣,内容丰富、生动、健康,富含教育意义,说唱起来生动、活泼、顺口、有趣,特别为儿童所喜爱是一种儿童的启蒙教师,也是我国民族遗产中一束绚丽的花朵。童谣既可以开拓儿童的视野,又可以训练儿童的口才,发展儿童的语言,启迪儿童的智慧,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它的特点是形式简单,形象生动,朴素自然,通俗易懂,不但可以用口唱,还可以边唱边游戏。对儿童知识面的扩大,能力的培养,情感的熏陶,美感的启迪,都有一种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是伴随孩子成长的好的伙伴。在实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充分运用童谣的特点,结合智障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规律,让童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应用童谣把知识程序化。

智障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教育主要的是提高生存能力。因此社会实践活动就成为他们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们最喜欢逛超市了,为了让学生学会到超市购物,掌握超市购物的方法,我把超市购物的一系列程序编成童谣《逛超市》:商场里面真热闹,来来往往人如潮,购物之前先存包,入口进去把货找,收银台除把钱交,整理货款走出口,离开超市再取包。每次去超市购物之前,先让学生说上一遍,久而久之,学生们在童谣的帮助下经过反复训练,终于学会了到超市购物。

二、应用童谣把知识简单化。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在讲解这一知识点时,我一边播放幻灯片一边讲解我国元宵节的时间和庆祝方式,可一节课忙乎下来再问学生们学习的知识点,对着图片它们能说出一、二,可离开图片后他们依然一无所知,因为元宵节这一知识内容对于智障学生来说确实太难了。究其原因,原来是大脑对直观形象物产生反应是第一信号系统在发挥作用,而对语言产生反应则是第二信号系统在发挥作用,智障学生的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存在脱节现象,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难题。怎样才能把知识简单化,让学生牢固记忆能呢。我依然编写了一首童谣《元宵节》: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挂花灯,耍狮子舞大龙,圆圆的汤圆碗里盛,你一口我一口,甜美的生活好心情。为了加深记忆,我一边带领学生说童谣,一边再次播放幻灯片,两遍下来,学生们竟然可以对应图片说出内容,几遍下来复杂的元宵节知识在童谣声中变得简单化了。
<